“霸总男团”发红包,短剧预热双11

蓝鲸财经
Oct 23

文丨文娱价值官 泉淙

和往年双11直播间、网红为主流的带货模式不同,今年短剧“霸总”正在成为电商营销、活动预热的一股新生力量。当全民都在讨论直播间低价时,一种更沉浸、更具戏剧张力的带货方式——短剧,正以黑马之姿杀入双11战场,有机会为电商增长开辟第二曲线。

随着字节跳动旗下的红果短剧在观剧中提供“搜同款”功能,意味着最大短剧平台开启带货变现模式。恰逢双十一前夕,红果内测带货功能不免让人联想抖音电商的引流入口已对接完成,或将为其双11战役贡献一份力。

在此之前,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都早已入局短剧赛道,将其作为引流基建与品牌营销新玩法。红果短剧全面开启电商带货,后续必将引发电商平台的集体反击。有理由相信,今年双11有机会“解锁”短剧变现的新潜力。

双11在即超级入口准备就绪

李菁是一位重度短剧用户,最近她发现短剧正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消费习惯。她告诉文娱价值官,为了追看一部豪门复仇、逆袭打脸的短剧大结局,毫不犹豫地支付了几十元,并顺手购买了剧中主角的同款大衣。最近,因为喜欢演员郭雨欣,她又在追看《东北爱情往事》《盛夏芬德拉》和《怪她太会撒娇》,“现在的短剧真的太懂穿搭,我用搜同款买了郭雨欣剧里的饰品、衣服、包包,价格也不贵,感觉自己就是剧中人。”

李菁在《盛夏芬得拉》搜同款买的裙子

李菁并非个例,电商平台与消费品牌早就注意到了短剧的“带货”潜力,在过去两年间,电商、品牌定制的营销短剧层出不穷,就连星巴克麦当劳等大牌都投身其中。

只不过,此前的短剧营销更多起到了“品宣”效果,将品牌形象、产品特性植入消费者心智,很少追求“立即跳转”的直接转化效果。因为以品牌定制为主,营销向短剧成本相对较高,仅有大品牌有能力与之共舞,出品量在短剧内容池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随着红果短剧“搜同款”功能的全面铺开,以及与抖音电商的全面打通,短剧营销也将从品牌营销向“直接带货”演进,无论是参与带货的短剧规模和中小商家数量,也都将提升不止一个量级。可想而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不会坐视不理,想必会纷纷跟进,毕竟它们的短剧板块就“生长”在电商平台之上。

据Tech星球报道,除了短剧剧集带货,红果短剧站内“订单”也与抖音电商全面打通,点击“订单”便可进入电商页面,该页面不仅可以看到“短剧同款”商品,还可以购买品牌馆商品,查看抖音电商订单进度。这意味着,抖音的电商业务又多了一个月活2亿的超级入口。

双11在即,各家电商平台均使出浑身解数,为消费者种草、下钩子,希望届时为平台增加消费力。就在此时,抖音结合红果短剧这样的超级入口进行引流,自然对淘宝、京东、拼多多形成一定的威胁,而字节最大的短剧平台也开始担负起为集团变现的职责。

红果短剧“商场”设“短剧同款”选项

今年双11,除了红果“搜同款”正在悄然改变短剧营销的形态,走向明星化的头部短剧演员,也在成为电商营销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势力。

短剧演员王道铁、何健麒等就组成“霸总天团”,通过微博发红包的方式为电商引流,而红包中嵌入“淘趣猫”等电商福利。以霸总人设传递红包福利,一方面延续了短剧中的角色特征,强化用户情感联结;另一方面带动粉丝消费欲望。这种“角色沉浸式营销”正是短剧与电商结合的核心优势——将虚构剧情中的消费冲动延伸至现实购物场景。而粉丝为了领取红包,必须跳转至演员主页,过程中自然接触双11促销信息,形成“短剧IP引流到电商转化”的闭环。

双11的竞争已经激烈到平台提前一个月、甚至更早时间开始布局,而随着直播带货进入“内卷”深水区,流量成本高企,用户审美疲劳,网红种草和直播带货的转化率日趋降低。 淘宝、京东的MAU增速从2021年的双位数降至个位数,国内电商用户规模接近饱和,获取新用户愈发困难。此时,短剧或许能成为刺激电商增长的一针催化剂。

MCN公司创始人杰尼告诉文娱价值官,对比直播间的“理性比价”,短剧通过故事构建与用户的情感连接。“共情”引发“共购”是短剧带货的优势所在,“用户因认同角色、沉浸剧情,对角色使用的商品产生天然信任与渴望,从而最终实行消费。”短剧以其强剧情、快节奏、低成本,成为获取增量用户和时长的优质内容载体,不少电商和品牌开始尝试通过短剧进行带货。

电商平台短剧投入再升级争夺时长比带货更重要

此次双十一,红果短剧启动短剧带货,既是字节打通短剧、电商业务的集团布局,也是对于电商平台发力短剧业务的一次“反击”。当短剧成为电商平台“用户时长争夺战”的通用武器,也在合力蚕食着红果短剧的用户根基。

今年7月,京东以年薪140万招聘短剧运营岗位引发业内热议,其中包括多个与短剧相关的岗位,职责包括构建短剧生态与用户增长等,显示出对于这一新赛道志在必得的决心。

目前,京东APP内“短剧”频道已经上线,其中大部分为免费短剧,文娱价值官观察发现,在@京东青春剧场 的短剧挂着努比亚产品的购物链接,彰显了京东对短剧业务的战略级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发力短剧业务并非仅靠一己之力,而是和两大短剧平台都有深入合作。此前,京东曾与快手联合制作或独家冠名《一路归途》《重生之我在AI世界当特工》《红线婚介所》等短剧,将促销信息和购买链接融入生活化场景,实现“观剧即买”。今年双11前夕,京东又与红果短剧共同推出了“双十一爱家惊喜剧场”,以品牌专区的内容方式,强化家庭用户心目中“买家电,上京东”的平台心智。

与京东相比,淘宝在短剧领域的布局可谓由来已久。2024年,淘宝就发布了短剧扶持政策,涵盖对品牌、站内外网红、达人的流量和现金补贴等措施。随后推出的“百亿淘剧计划” 更是备受瞩目,淘宝联合兰蔻、海蓝之谜等品牌定制短剧,试图用内容强化品牌的用户心智。

不过,文娱价值官发现,淘宝虽然有短剧入口,但短剧内并未与购物产生关联,也没有搜同款、挂车等设置,短剧和视频广告的占比大概是3:1。这意味着,目前对于淘宝而言,短剧业务主要承担三个角色——提升用户黏性和用户时长、定制化品牌营销、承载信息流广告,尚未实现电商业务与短剧内容的深度融合。

QuestMobile发布的2024年“双十一”洞察报告显示,大促期间淘宝的用户时长首次被超越,可以理解为何短剧占据了淘宝首页底部的重要入口。因此,相比“直接带货”,目前淘宝更希望通过免费管饱的短剧供应,让用户在平台停留更长的时间。

与京东一样,今年8月拼多多也开出了50万年薪,招聘“短剧制片运营”,很显然是在拼多多是在为公司新开的定制短剧业务招兵买马。

今年2月,拼多多推出“多多有好剧”计划,提供百亿流量扶持及单部最高100万元奖励,吸引外部创作者。7月,拼多多发布“2025年短剧共创计划重磅升级”,平台可以跟制作方对投50%的成本,降低制作方的投资风险。这一系列动作,都说明拼多多将“土味爽剧”作为锁定下沉市场用户的长期战略,结合刷视频赚金币的网赚机制,提升平台活跃度与黏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8月的外卖大战期间,拼多多的用户月均使用时长都被淘宝反超,少了闪购这一引流促活的手段,拼多多未来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流量压力,这意味着短剧业务也将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从品牌营销到内容种草,短剧正在改写电商“流量密码”?

电商平台布局短剧,殊途同归,都是在以内容绑定用户留存时长,用短剧钩子去撬动用户消费。在注意力不断被分散的时代,短剧的情绪杠杆更能够精准拿捏用户的“爽点”、“虐点”、“甜点”,在极短时间内调动用户情绪,引发用户购物冲动。

真正有带货实力的短剧,首先短剧中的主角人设,无论是独立女性、还是精英总裁等,都能与目标客群高度重合,其穿搭、用品直接构成了“种草清单”。其次,短剧里的商品也不是硬广告,而是推动剧情的关键道具,比如一个包可以象征身份的转变,或者一款化妆品实现“逆袭”,观剧粉丝只需要搜同款、或点击购物车就能即刻拥有。

《真千金她是学霸》看剧同时搜同款

投流是短剧的必备项,前端用高能片段在信息流“钩住”用户,后端以电商转化为目标进行精准投放。一部具有“钱途”的短剧,就应该吸引人“边看边买”、剧集专属优惠券、主角直播间联动等,打造“观看-心动-行动”的瞬时消费闭环。

DataEye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各品类品牌的微短剧投放数量都呈现稳步提升之势,这与今年618大促时间节点有关。今年618大促于5月13日开始,各平台于5月份就陆续推出定制剧,抢先进行营销引流。

年中大促时,京东、美团、快手、抖音等平台纷纷推出品牌定制短剧,除了直接在剧中提高产品曝光,品牌剧还通过在剧中场景嵌入二维码,跳转直播间、关键剧情点弹出“剧可点”弹窗广告强打扰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品牌营销,促进商品销售。

各类品牌之所以对于定制短剧青睐有加,是因为它不仅有短时间的促销作用,还有着其他广告无法比拟的“长尾效应”,不仅刚上线时播放量猛涨,上线后也能获得持续曝光。

临近双11,虽然李佳琦们的直播间依然喧嚣,但更为“安静”却容易“上头”的消费方式已经暗流涌动。它可能始于一段“前夫抛弃我,却发现我才是真豪门”的逆袭预告,也可能陷于一场“总裁的契约娇妻”的甜蜜纠葛。用户为了追完一部仅需几十元的竖屏短剧,心甘情愿地付费,并顺手将剧中主角的同款大衣、手袋加入购物车中。这样的短剧带货,不再是简单的“内容种草”,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情感狩猎”。

以往电商平台苦寻的“流量密码”,正被“情绪价值”这四个字重新改写。付费短剧,这个去年才兴起的娱乐新贵,如今已迅速披上电商的外衣,成为品牌们冲击GMV的隐秘武器。一个从“共情”到“共购”的超短转化路径,让我们对今年双11的电商平台成绩充满期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