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收购 Echo 背后:Cobie 从 200 美元入圈到名利双收的 13 年

链捕手
Oct 26

撰文:David,深潮 TechFlow

2025 年 10 月 21 日,Coinbase 宣布以 3.75 亿美元收购链上投资平台 Echo。

就在前一天,Coinbase 刚花 2500 万美元买下一个 NFT,只为复活一档播客栏目。两天,两笔交易,总计 4 亿美元,全部指向同一个人:

Jordan "Cobie" Fish。

Cobie 是谁?

如果你关注英文加密圈,这个名字背后有太多的标签。80 万推特粉丝、Echo 创始人、UpOnly 加密播客主持人、Lido Finance 联合创始人... 还是那个曾一条推文揭露 Coinbase 内幕交易的“吹哨人”。

在加密世界,他是为数不多从 2012 年活到现在,并且还活跃在市场一线的 OG。

收购消息公布后,Cobie 在 X 上写道:“ 我确实没想到 Echo 会被卖给 Coinbase。”

这听起来像场面话,但经常看他社媒的人都知道,这可能是真心话。因为在两年前创立 Echo 时,他也说过:

我觉得它有 95%的概率会失败。”

一个嘴上总是喊着失败的人,最终却拿到了近 4 亿美元的投资。作为各类加密项目投资的常客,Cobie 看起来并不缺钱。

但故事的开始不是这样。

和每一个怀揣着致富梦的加密玩家类似,根据他自己所说,2012 年他刚进圈还是个学生,用 200 美金买了点比特币。

从无名学生到加密 OG,Cobie 走过的路,几乎是加密行业 13 年历史的缩影:早期的理想主义、ICO 的疯狂、DeFi 的崛起、FTX 的崩塌……他都在场。

关键是,他不只是在场,还在牛熊更迭中活到了现在。

在这个人人渴望快速致富的行业,长久的活下来,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求而不得的幸运,更是一种极难贯彻的坚持。

200 美元入圈,开发归零名人币 (2012-2014)

2012 年,当时的 Jordan Fish 就读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他,用不到 10 美元的单价买入了第一批比特币。根据他后来在推特上的自述,进入加密行业时只有 200 美元本金。

按 10 美元的价格,这在当时大概等于 20 个比特币。他也给自己起了个网名:CryptoCobain,后来改为 Cobie。

2013 年,比特币从 13 美元涨到 1000 美元。同年 1 月,Cobie 在一家英国名叫 CYOA 的初创公司找到了工作,职位是技术总监。

直到一个偶然的契机出现,Cobie 开发了一个“名人币”,改变了他的发展轨迹。

在 2011-2012 年,西方主流媒体几乎没人报道 Bitcoin,《Keiser Report》是早年一档少数持续讨论加密货币的媒体节目,对早期社区的认知形成有重要作用。

而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叫做 Max Keiser,后来也是萨尔瓦多总统的比特币顾问。

Keiser 本人当时因为准确预测比特币会涨到 1000 美元以上,加上夸张的表演风格,比如动不动就在节目里撕美元钞票,成了加密世界的“疯狂传教士”。

当时,Keiser 在推特上半开玩笑的发文,如果有个叫 Max Keiser 的币能够涨到 10 亿市值,自己就在节目里裸体出镜。

而 Cobie 和另一位伙伴 Luke Mitchell 当真做了个名叫 MAX 的币(Maxcoin),并且基于当时的比特币做了分叉,这可能是加密史上第一个上电视的名人币,比这波总统和明星发币早了 10 多年。

2014 年 1 月 28 日,Keiser Report 第 555 期节目,标题就叫 "Launch of Maxcoin"。Keiser 当着全球观众面前,挖出了 MAX 的创世区块。

2 月 14 日,情人节,Maxcoin 涨到 3.11 美元,市值 850 万美元。Cobe 和 Luke 还被请上了 Keiser 的节目讨论技术细节。

然后现实来了。除了 Keiser 在节目上喊单,Maxcoin 没有任何实际用途。没有商家接受,没有应用场景。更糟的是,2014 年 2 月 Mt. Gox 破产,整个加密市场崩溃。

到 2014 年 12 月 31 日,Maxcoin 收盘价 0.00666 美元,跌幅 99.8%。代码停止更新,连 Keiser 本人都不再提这个币。

而 Cobie 继续在英国那家科创公司工作到 2015 年 4 月。作为开发者,他自己在推特上说,从来没有持有过 Maxcoin。

此时比特币已经从 1000 美元跌到 200 美元,大多数 2013 年进场的人可能永远离开了加密圈,但 Cobie 换了个方式选择留下。

在 Web2 做增长,在推特当 KOL (2015-2020)

2015 年 4 月,Cobie 离开 CYOA 技术负责人的职位,加入了一家叫 Enki 的编程教育初创公司,职位是增长负责人。

此时的加密市场一片死寂。比特币在 200-400 美元之间横盘,大部分山寨币归零或接近归零。Maxcoin 已经被彻底遗忘。

Cobie 本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把前几年的发币当作一场年轻时的冒险,然后回归正常生活。事实上,表面看来他确实这么做了。

2017 年 8 月,他跳槽到了 Monzo,当时英国最炙手可热的金融科技独角兽。这家数字银行当时主推纯移动端的银行体验,试图颠覆传统银行业。

那年夏天,比特币刚刚突破 2000 美元,ICO 热潮正在酝酿;到 2017 年 12 月,比特币会涨到近 20000 美元,整个加密世界陷入疯狂。

但 Cobie 此时还在 Monzo 的办公室里。

办公室外,从 2017 年到 2020 年,加密市场经历了完整的牛熊周期。2017 年底的疯狂,2018 年的崩溃,2019 年的横盘,2020 年 3 月的 COVID 暴跌。

这三年里,公开报道显示他“在 Monzo 工作期间赚够了钱,可以全职投入加密货币”。

同时,他在推特上的发言从来没停过,评论比特币价格、嘲讽 ICO 项目、分析 DeFi 协议... 他成了 Crypto Twitter 的固定成员,是社区里那种永远在线、永远有观点的声音。

到 2020 年 3 月,在一次访谈中,他透露了自己的资产配置:只有 5%在加密货币,95%在现金和其他传统资产

这个数字让很多人惊讶,作为加密圈知名的 KOL,他几乎没有持有加密货币。

这或许恰恰解释了为什么他能在 Monzo 待三年。他不需要靠炒币谋生,有稳定的收入和职业发展。

2020 年夏天,一切都变了。DeFi 爆发了。Compound 发行 COMP 代币,开启流动性挖矿。Uniswap 空投 UNI,让早期用户一夜暴富。突然之间,那些坚持到现在的人发现,新的机会来了。

2020 年 9 月,Cobie 离开了 Monzo。他在传统科技公司潜伏了 5 年多。

不过这次,他不再只是个新兵程序员了,产品和增长职位上的工作既有收入也有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金融行业的知识。

那个曾经归零的 Maxcoin 开发者,即将成为 DeFi 时代最成功的早期投资人之一。

押对 Lido,做播客 (2020-2022)

2020 年 10 月,Cobie 全职回归加密圈一个月后,做了一笔改变命运的投资。

当时有两个俄罗斯程序员正在开发一个叫 Lido 的项目,解决方案是流动性质押:用户质押任意数量的 ETH,获得 stETH 作为凭证,这个凭证可以自由交易。

大多数人可能没看懂这有什么用。但 Cobie 显然看懂了。他不仅投资,还帮项目找审计、写推文、向其他投资人介绍。他成了 Lido 最早也是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

到 2021 年底,Lido 成为以太坊上最大的质押服务商。到 2024 年,Lido 管理的资产超过 300 亿美元,LDO 代币市值超过 20 亿美元。

Cobie 的这笔早期投资回报率超过 1000 倍。据海外多家媒体报道,仅这一笔投资就让他赚了“数百万美元”。

但真正让 Cobie 从一个 Twitter KOL 变成行业影响力人物的,是一档播客。

2021 年 4 月,Cobie 和另一个加密圈 KOL Ledger 共同创办了 UpOnly 播客。

这个时机也很巧妙。当时正值牛市高潮,所有人都想了解加密货币,但大多数播客要么太技术、要么太浅薄。UpOnly 找到了个平衡点:

用轻松的方式聊深度话题。

Vitalik、Michael Saylor、Do Kwon、SBF 和 CZ 等行业大佬,都上过他的播客节目。这些人都愿意和两个播客主持人聊上一两个小时。

Cobie 和 Ledger 在节目里不怎么装着和揣着,他们会问愚蠢的问题,会开玩笑,会承认自己不懂。这让那些习惯了严肃采访的大佬们放松下来,说出了很多在其他场合不会说的话。

同时,播客的商业模式也很有意思。他们发行了 NFT(UpOnly NFT),相当于会员卡,持有者可以参与录制、提问、获得独家内容。

这些 NFT 后来在二级市场价格超过 10 ETH。前几天,Coinbase 收购这个 NFT 系列花了 2500 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UpOnly 最有讽刺意味的赞助商其实是 FTX。SBF 的交易所赞助了 UpOnly 很长时间,直到 2022 年 11 月突然崩盘。

崩盘那天,Cobie 正在直播,实时追踪着 4 亿美元的可疑资金流动。他一边看链上数据,一边解释发生了什么。这期直播后来成了 FTX 崩盘的重要记录。

而另一个讽刺的事件,则是 Cobie 成为了 Coinbase 内幕交易的吹哨人。

22 年 12 月,Cobie 发布推文,显示一个钱包地址在 Coinbase 上币前大量买入相关代币。这不是巧合一两次,而是持续的模式。

几小时内,这条推文被转发上万次。媒体开始报道。监管机构介入调查。

最终,美国司法部起诉了 Coinbase 前产品经理 Ishan Wahi,这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起加密货币内幕交易案。

Coinbase 不得不公开回应,改进上币流程。整个行业开始讨论透明度问题。而 Cobie,这个曾经归零名人币的开发者,现在成了行业的监督者。

到 2022 年底,他的影响力达到顶峰。现在 Twitter 粉丝超过 80 万,是英文加密圈最有影响力的声音之一;UpOnly 也是最受欢迎的加密播客之一。

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人设:

既是拥有早期玩家、技术背景、投资成功背景的圈内人,又嘲讽炒作、揭露黑幕,保持着一些距离感。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依然是个愤世嫉俗者(Cobain),只是现在有钱了。”

但 Cobie 自己或许也知道,KOL 的生命周期很短,播客可能过气。他需要建立一些更持久的东西。

Echo,可能是最后一次创业 (2023-2025)

2023 年初,加密市场还在熊市底部。FTX 的破产余波未平,Cobie 在 Twitter 上发了条意味深长的推文:

“最好的建设时机是所有人都觉得没希望的时候。”

几个月后,Echo 悄然上线。

和早年开发名人币 Maxcoin 的高调不同,Echo 没有发布会,没有白皮书,甚至没有正式的公告。它就是一个简单的网站,功能更简单:帮助项目方向早期投资者募资。

具体来说,Echo 做两件事。

第一,让加密项目通过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出售代币。第二,通过一个叫 Sonar 的工具,让普通用户也能参与某些公开发售。整个过程都在链上进行,非托管,透明。

最初,它几乎不像个产品。界面和功能单一,就是一个帮项目方和投资者签署 SAFT(代币购买协议)的工具。但第一个项目很快就来了:Ethena。

为什么 Ethena 会选择一个刚上线的无名平台?答案很简单,还是因为 Cobie。

Ethena 的创始人 Guy Young 是 UpOnly 播客的常客,和 Cobie 私交不错。更重要的是,Cobie 不只是提供平台,他自己也投了 Ethena,还在 Twitter 上公开支持。对一个新项目来说,Cobie 的背书价值千金。

Ethena 通过 Echo 完成了种子轮融资。几个月后,当 Ethena 成为 2024 年最火的 DeFi 协议之一时,Echo 的可信度瞬间建立了。

随后,MegaETH、Initia、Plasma 等大项目纷纷在 Echo 上发起融资;到 2024 年中,Echo 的运作模式已经成熟。一个典型的流程是这样的:

项目方找到 Echo,Echo 团队做基础的尽职调查,项目方设定融资条款,通过 Echo 的智能合约发行代币。

投资者(机构或个人)通过平台投资,资金和代币都在链上透明流转。

关键是,Echo 本身不托管资金,不做投资建议,只是提供工具和连接。

Cobie 的角色远不止是这个融资平台的创始人。他其实是 Echo 最大的 BD (商务拓展)。每次他在播客上采访创始人,都可能变成 Echo 的潜在客户。每次他在 Twitter 上评论某个项目,都在无形中为 Echo 做广告。

他甚至不需要主动推销。当你是加密圈最有影响力的声音之一时,人们自然会找上门。到 2025 年 10 月被收购时,Echo 已经处理了超过 2 亿美元的交易,涉及约 300 笔投资。

在某种意义上,Coinbase 收购的不只是 Echo 这个平台,更是 Cobie 构建的整个生态系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Coinbase 愿意出 3.75 亿美元,他们买的是进入这个网络的钥匙。

交易结构显示这不是全现金收购,包含 Coinbase 股票,意味着 Cobie 现在也是 Coinbase 的股东。Echo 团队将加入 Coinbase,但品牌暂时保持独立运营。Sonar 工具将整合进 Coinbase 的产品体系。

从 Coinbase 的角度看,这笔收购的逻辑很清晰。

2025 年 7 月,他们刚收购了代币管理平台 LiquiFi。现在又收购了 Echo。LiquiFi 管理代币发行后的事务,Echo 处理融资环节,加上 Coinbase 本身的交易所业务,形成了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完整链条。

收购消息公布后,社区的反应很有趣。

有人说 Cobie 卖早了,Echo 本可以成为独立的独角兽。有人说这证明了 KOL 创业的可行性。还有人翻出 2014 年的旧帖子,对比 Maxcoin 归零和 Echo 退出,感慨“十年磨一剑”,你在牌桌上就永远有机会。

而 Cobie 自己似乎也没有停下来休息。他立即宣布加入 Paradigm 担任顾问,“专注于流动市场、交易和 DeFi 趋势”。

最后的 OG

在加密世界,13 年是一个漫长到不可思议的时间。

大多数 2012 年的早期参与者要么已经退休,要么在某个周期归零后消失。交易所换了几代,公链换了几代,连去中心化的定义都变了几次。

但 Cobie 还在这里。

他见证了每一个周期,参与了每一次泡沫,也在每一次崩盘中幸存。

他不是赚钱最多的,肯定也不是最有名的,甚至不是币圈最成功的创业者;但他可能是最完整的加密从业者:

炒过币、亏过钱;创过业、失败过;投资过、成功过;做过 KOL、影响过市场、建立过产品、完成过退出。

从 Jordan Fish 到 CryptoCobain,从一个买了 10 美元比特币的大学生到被 Coinbase 收购的创业者,这个故事用了漫长的 13 年。

是什么让他活到现在?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或许是知道运气和实力的区别,以及有能力在二者之间游刃有余:

我早期就运气很好,很早就做了一些好的山寨币交易,让我处于盈利状态。我以为我真的很擅长这种叫做加密货币交易的东西。

但任何刚开始就觉得自己很擅长的人都是错的。如果你有幸加入牛市并且成功交易山寨币,那并不意味着你很擅长”。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