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200亿,赌7万亿:揭秘奥特曼的AI权力游戏

深网腾讯新闻
Oct 29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正主导一场“AI豪赌”。

这场席卷全球科技巨头的万亿美元赌局,在短短一个月内已拉动合作方市值飙升:甲骨文股价一度涨超36%,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英伟达AMD博通的市值也分别在合作后单日暴增约1700亿、700亿和1500亿美元。

据悉,这些合作将助力OpenAI打造一个耗电规模高达26吉瓦(相当于26个核反应堆,可满足两倍纽约市夏季峰值用电)的AI加速集群,并形成万亿级的闭环生态。

在这一闭环生态中,奥特曼通过一系列战略合作展现出高超的资源整合能力。他先后与甲骨文、英伟达、AMD博通达成协议,内容涵盖数据中心建设、巨额投资、芯片采购与股权投资以及联合研发,旨在构建算力闭环并保障自身算力安全。

从整体布局来看,奥特曼似乎正有意识地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360创始人周鸿祎认为,这实质上是奥特曼在实施一场精妙的“平衡术”,其核心目的在于保障OpenAI自身的“算力安全”。

然而,奥特曼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有业内分析师指出,OpenAI的愿景是成为像Windows那样的时代级基础设施——不仅是一家AI公司,更是整个AI生态的“操作系统”。

至此,山姆·奥特曼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在一盘大棋中,他不再满足于做一枚强大的“棋子”,而是扮演着分配算力、平衡利益的“棋手”。这种深谙“政治”的合纵连横之术,或许正是OpenAI通往“生态操作系统”之路最关键的胜负手。

万亿赌局与资本“循环术”

拥有800万活跃用户、130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及5000亿美元估值——从表面看,OpenAI正讲述一个完美的增长故事。

然而深入财务细节便会发现:2025年上半年,其运营亏损高达80亿美元。按此速度,全年亏损预计突破200亿美元。这意味着,这家AI明星企业每赚1美元,就要烧掉近3美元。另有外媒披露,OpenAI已将2025年全年现金消耗预期从70亿美元上调至80亿美元,并预计到2029年累计烧钱1150亿美元。

与此同时,Open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甲骨文、英伟达、AMD、博通等科技巨头签署了总额超1万亿美元的算力协议。这一规模远超其自身营收与融资能力。由此引出一个核心问题:一家持续亏损的创业公司,如何撑起这场“万亿豪赌”?

一位业内分析师指出,关键在于OpenAI巧妙运用了硅谷“假戏真做,直到成功”的策略,通过一种“循环安排”,让科技巨头们为其未来共同“入局”。

922日与英伟达的合作为例:双方将共建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配备数百万块英伟达GPU。为支持此计划,创始人黄仁勋拟向OpenAI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作为回报,OpenAI将以现金采购英伟达芯片,而黄仁勋则获得OpenAI的非控股股份。

这一模式将芯片采购与股权投资紧密结合,标志着双方关系的转变。黄仁勋指出,这不仅是双方“首次直接商业合作”,也改变了OpenAI过去通过微软Azure云服务间接采购英伟达芯片的模式。

两周后,奥特曼转向英伟达的竞争对手AMD,与其达成一项多年、多代产品战略协议。AMDOpenAI发行最多1.6亿股认股权证,约占其股权的10%,而OpenAI则承诺部署高达6吉瓦的AMD算力。

与英伟达的合作不同,此次OpenAI成为AMD的股东,而在前者中,英伟达是OpenAI的股东。

1014日,前高盛银行家、彭博专栏作家马特·莱文指出,奥特曼的融资策略堪称“世界级金融工程”,其精髓在于“金融的时间旅行”。他解释道,传统融资依赖清晰的商业计划,而科技初创公司则凭借“宏大愿景”与“说服投资者相信这一愿景”的能力获取资金。

莱文比喻道,创业者只需“将手搭在投资者肩上,指向远方低语:‘全知机器人’”,投资者便会“顿悟”。以博通为例,其与OpenAI合作消息一经传出,股价即大涨11%。市场普遍看好这一合作将为博通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增量收入。

不过,奥特曼将如何具体支付这些设备费用,目前仍是未解之谜。

双线布局与算力霸权

有观点指出,OpenAI的万亿级合作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融炼金术”。通过将供应商深度绑定的“循环融资”与开创性的“股权换采购”模式相结合,奥特曼正在重新定义AI时代的资本规则。

那么,OpenAI为何要同时拉拢英伟达和AMD

周鸿祎分析认为,目前OpenAI的周活跃用户已突破8亿,每分钟处理的API调用高达60亿token,每周消耗的token规模达到180万亿。然而,英伟达每年高端GPU产量仅几百万颗,“这点量对OpenAI来说根本不够塞牙缝。奥特曼早就估算过,要满足需求至少需要1亿颗GPU,相当于投入3万亿美元。”

除了GPU供应紧张,成本压力也令OpenAI难以承受。英伟达H100 GPU单价约为3万美元,而AMDMI300X仅为1.5万美元,价格相差一半。若采购100万颗,选择AMD可节省150亿美元,相当于OpenAI去年全年收入的1.5倍。

公开数据显示,2024OpenAI的算力支出占营收的42%,其中80%流向英伟达,显示出对单一供应商的高度依赖。此外,英伟达最先进的芯片从下单到交付需等待812个月,这与AI模型快速迭代的需求严重脱节。

“他既想要英伟达的技术壁垒,又看重AMD的性价比,更通过让两家互相竞争,坐收算力霸权的红利。”周鸿祎进一步指出,“奥特曼在时间把控上也极为精准,两家供应商的首批发货都定在2026年下半年。一旦英伟达延迟交货,就由AMD补上;若AMD掉链子,则立即追加英伟达的订单。这等于给两家都戴上了紧箍咒。”

AI行业,算力比石油更为珍贵。谁掌控芯片供应链,谁就主导AI未来。奥特曼这一步,已将两大供应商牢牢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与英伟达、AMD之间的交易,本质上是一种“资金自循环”:用英伟达的投资,购买英伟达的GPU

奥特曼与黄仁勋、苏姿丰、埃里克森等硅谷巨头的紧密“拥抱”,勾勒出一幅“重塑硅谷权力格局”的宏大图景,这一幕在业界极为罕见。然而,这种抱团行为也引发警惕:一方面是对潜在垄断风险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对数万亿美元投资可能催生泡沫的忧虑。

相比垄断可能带来的结构性影响,泡沫一旦破裂,投资者将面临巨大损失。历史上已有前车之鉴,无论是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还是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都曾让投资者付出沉重代价。

野心不止于硅谷

除了与供应商构建“循环融资”体系,奥特曼在传统融资领域同样手段大胆。今年1月,他与软银、甲骨文等公司共同发起名为“星际之门”的宏大倡议,承诺为OpenAI在美国的基础设施投入高达5000亿美元。

为支撑其快速扩张,奥特曼早已突破传统股权融资的边界。2024年,OpenAI获得40亿美元银行贷款,并在过去一年中通过风险融资筹集约470亿美元——尽管其中很大部分仍取决于与最大支持者微软的复杂谈判。据最新消息,OpenAI正准备启动新一轮数百亿美元的专项债务融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奥特曼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多次公开表示,OpenAI未来需要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并坚信这些投资将为全球社会带来革命性回报。然而他也坦言,OpenAI目前仍未盈利,且短期内并无盈利计划。

这种“以声势驱动增长”的资本模式已引发分析师警惕。Bernstein分析师斯坦西·拉斯贡指出:“奥特曼可能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纪元,也可能让世界陷入长达十年的回调期。”

尽管资金压力巨大,合作伙伴仍选择相信奥特曼“以AI重塑世界”的愿景。贝恩公司今年9月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AI基础设施每年需产生2万亿美元收入才能支撑当前投资规模——这一数字已超过亚马逊苹果Alphabet、微软、Meta与英伟达2024年的总收入之和。

一位接近奥特曼的人士评价:“他是罕见的销售天才,善于让人看见他所见的未来,并产生共鸣。”

《奥特曼传》作者、科技记者周恒星则洞察到其更深层的动机:“奥特曼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权力。他表面友善,实则以极端方式追求控制力。”他进一步指出,奥特曼擅长以谦逊姿态结识并借助圈内贵人,逐步实现集权。

202311月,奥特曼曾被临时罢免CEO职务,但仅用一个周末,他就赢得了公司内外的广泛支持。硅谷最具影响力的CEO、投资者乃至OpenAI全体员工集体发声施压,其中包括OpenAI的首位风险投资人、谷歌Facebook的早期投资人,以及微软CEO纳德拉。

正如爱彼迎CEO布莱恩·切斯基所言:“整个硅谷都站在奥特曼这边,他太会说话了。”

周恒星基于多年观察推测:“如果说马斯克想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那么奥特曼或许有一天会步入政坛,甚至竞选美国总统。”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曾对此有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如果把奥特曼扔到食人族的岛上,五年后,他很可能已成为那里的国王。”(转载自深网腾讯新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