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合作迈向价值共创——访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中国副总裁孙建能

经济日报
Oct 31

  “中国市场的规模、韧性和创新活力等优势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依托,中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等领域展现出的强大活力,也给广大企业带来了广阔发展机遇,霍尼韦尔对在中国的持续成长充满信心。”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中国副总裁兼总经理孙建能近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采访当天,霍尼韦尔在北京举办“碳‘循’新动力——第四届霍尼韦尔绿色发展峰会”,与来自政府、行业、学术等各界人士及企业代表,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议题展开探讨,并在绿氢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前沿领域达成重要战略合作。

  “4年来,霍尼韦尔绿色发展峰会不仅见证了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进程,更成为我们与中国伙伴从技术合作迈向价值共创的重要平台。”孙建能说。

  孙建能强调,“中国始终是我们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不仅因其具有的庞大市场规模,更因为中国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中国在新质生产力和低碳发展等领域的战略方向与霍尼韦尔的核心业务高度契合”。

  孙建能认为,一直以来,中国在用实际行动兑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今年,中国宣布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提出的自主贡献目标也为行业所有参与者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今年的目标非常具体,能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能源转型或行业入局的切实操作指南。”

  孙建能告诉记者,霍尼韦尔约60%的新产品研发投入以可持续为导向。此次公司提出“碳‘循’新动力”主题,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针对‘十五五’绿色低碳目标下规模化、本土化的核心需求,我们已将技术研发的重心聚焦突破式创新、降本增效和本土适配,围绕关键领域完成技术路线优化,切实破解产业化落地中的核心痛点。”

  霍尼韦尔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深刻转变。孙建能坦言,中国企业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将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至核心战略,制定比国家目标更为进取的“双碳”时间表。企业行动也从局部治理扩展到全生命周期规划,覆盖能源供给、供应链和产品设计,追求系统性减碳。更重要的是,这一进程正从概念倡导走向技术驱动,企业对能碳管理、碳捕集等先进技术的需求和投入显著增强,正通过切实创新将战略蓝图转化为实际成果。

  “我们相信,在中国,霍尼韦尔是可信赖的技术赋能者,同时也是本土创新的深度参与者。霍尼韦尔秉持‘东方服务东方’的战略,以本土创新推动增长。我们所有的业务出发点都是根据客户需求,由中国团队量身定制推出业务方案。此外,我们还融合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协助客户实现新装置的全周期优化运行,确保合作价值长期延续。”孙建能说。

  孙建能表示,展望未来,霍尼韦尔将继续秉持扎根中国的长期承诺,以技术和创新为依托,与中国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为构建一个更智能、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