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569倍超购!首日大涨150.56%!滴普科技如何成为港股“最强吸金”AI股?

蓝鲸财经
Oct 30

图源:视觉中国

港股迎来“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2025年10月28日,滴普科技(股票代码:01384.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首日收盘报66.8港元,较招股价26.66港元涨幅为150.56%。

根据公告,滴普科技本次香港公开发售获7,569.83倍认购,这个数字意味着滴普科技不仅是今年港股主板IPO“超购王”,也成为了香港史上主板IPO超购倍数第一。这样的“超购神话”,不是出现在一家互联网平台或消费科技企业身上,而是一家深耕To B市场的AI公司。 这与其“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的定位密不可分。滴普科技成功上市,标志着AI商业化浪潮正在加速企业级落地,也补齐了港股AI生态中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在业内看来,滴普科技正走出一条与美国Palantir相似的路径:以数据为核心资产、以企业级AI模型为智能引擎,为大型企业提供决策智能和业务系统化能力。其背后所承载的,是市场对企业级人工智能未来成长空间的集体预期。不同的是,它在中国市场找到了更庞大的数据场景和更复杂的产业落地空间。 滴普科技成功上市,已不仅是一次资本事件,更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级AI价值的一次集体下注,也是一场关乎能否用“Data+AI技术”带动生产力提升,并将其真正转化为商业未来的关键验证。

从7569.83倍超购看55%增速:滴普科技如何重新定义AI公司估值? 滴普科技的上市,不仅创下了港股近年来少有的认购纪录,也让一度趋冷的AI资本市场重新燃起热度。 据港交所披露数据,截至10月23日中午12时,滴普科技公开发售部分共接获超过23.9万名投资者认购申请,认购金额高达2721.79亿港元,超额认购倍数达7569.83倍。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港股主板IPO的历史,也在整个亚洲市场引发关注。 相比此前在港股上市的消费类AI公司或硬件企业,滴普科技的业务定位更偏向提供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服务,是典型的To B赛道。这使得在大模型落地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其成为市场资金争相追逐的新焦点。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滴普科技的超额认购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级AI”赛道长期价值的重新定价。与消费端的AI应用不同,企业级AI的客户黏性强、商业模式清晰、收入可预测性高,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滴普科技的成功认购,既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技术与业绩增长的认可,也折射出资本正从概念性炒作回归到AI真实生产力的投资逻辑。 市场的热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滴普科技经过严格验证的技术实力之上。其行业地位获得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双重背书。 资料显示,滴普科技入选全球知名分析机构IDC发布的《中国AI Agent市场剖析及厂商推荐》报告。意味着滴普科技的技术路径和商业化能力已被主流市场研究体系所认可,处于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在国内,滴普科技的Deepexi企业大模型获得信通院可信AI大模型标准符合性验证4+级,这从技术维度证明了其模型在性能、可靠性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其模型也是业界首个完成深度合成算法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双重监管备案的通用企业运营决策大模型。“技术顶格”与“合规通关”的双重保障,为其在敏感且要求严苛的企业服务市场中铺平了道路,构成了其难以复制的准入壁垒。 如果说技术是基石,市场热度是表象,那么真实的商业落地则是连接二者的桥梁,也是支撑其千亿港元级别市场期待的核心。滴普科技的商业化广度体现在其客户生态上: 公司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已成功为283家大中型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覆盖制造、消费零售、医疗以及交通等多个垂直行业。这一客户矩阵表明:其“Data+AI”的解决方案具备跨行业的复制与适配能力,而非局限于单一赛道。 在多个行业同时实现落地,印证了企业端利用AI技术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市场天花板极高。此外,广泛的、高质量的客户基础,为其上市后的收入增长提供了可预测的、稳定的基本面支撑,有效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顾虑。 总结而言,滴普科技的市场热度,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级的认购数据,是市场用真金白银对其“权威认证的技术实力”与“跨行业的商业落地能力”所做出的综合定价。这场资本盛宴,本质上是一次对AI产业深化发展进程中,核心价值锚点的成功发现。 

中国版Palantir的成长密码:滴普科技用“Data+AI”穿越周期 在资本热度之外,滴普科技真正支撑其高估值与高认购的,是实打实的业务增长曲线和技术壁垒。与许多仍停留在概念阶段的AI企业不同,滴普科技的成长逻辑清晰、业绩表现稳健,已经走出一条“数据驱动+AI赋能”的商业化闭环。定义了其作为“企业级AI第一股”的核心投资逻辑。 从财务表现看,滴普科技的业绩增长虽前期投入重、但随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整体业绩会急速上升。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00亿元增长至2.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55.5%。这一增速远超同期行业平均水平,验证了其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与强大的业务拓展能力。 更为关键的是其盈利能力的结构性改善:在此期间,公司毛利率从29.4%持续提升至51.9%,显示出产品结构优化与服务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改善;同时,其经调整净亏损率已收窄至39.5%。这表明公司在收入增长与费用控制之间取得了有效平衡,商业化路径正变得清晰可控,为市场提供了通向未来盈利的明确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在To B的AI公司中,毛利率超过50%已属较高水平,代表企业已具备稳定的产品化能力和成本控制体系。 滴普科技的增长曲线,本质上是技术体系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公司通过自研的“FastData+FastAGI”双引擎体系,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的企业智能系统:前端的FastData负责企业数据治理与知识建模,帮助客户完成数据整合与资产化;后端的FastAGI则基于大模型技术,实现智能分析、自动决策与任务执行。这一路径与国际知名大数据公司Palantir的“Foundry(数据操作系统)+AIP(AI平台)”模式高度契合。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从“企业数据资产化”到“AI决策自动化”的全链路闭环。 从行业维度看,滴普科技所处的赛道正迎来爆发期。根据IDC报告,中国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在2024年规模已达34.9亿元,并预计在未来五年保持54.5%的年复合增长率。这为滴普科技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容器。 麦肯锡在最新调研中也指出,2024年已有约75%的中国企业已部署至少一种AI应用,其中决策支持、数据分析和业务运营自动化成为最主要的落地方向——这与滴普科技的主攻领域高度契合。业内评价认为,滴普科技的长期价值在于,它不是在卖AI算法,而是助力企业从数据到模型再到应用的全业务体系化智能升级。而随着企业数据规模持续增长、AI能力逐步融入业务决策,滴普科技有望成为连接数据资产与智能生产力的关键基础设施。 正如有一位投资人谈到的:“To B的AI不是讲故事的赛道,而是讲系统能力的赛道。”滴普科技正凭借“Data+AI”的系统性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增长曲线,也为中国版Palantir的成长提供了现实注脚。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