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夫妻”的资本局,舒泰神的十字路口

蓝鲸财经
Oct 30

文|《投资者网》蔡俊

舒泰神(300204.SZ,下称“公司”)的定增马拉松,进入关键期。

10月,公司公告定增方案获深交所受理。本轮定增,公司计划最高募资12.53亿元,用于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创新药研发8.83亿元,包括4个在研项目,补充流动资金3.7亿元。

之所以称为关键期,原因有三。其一,因连续多年的亏损公司现金流逐渐紧张,在创新药研发的“烧钱”当口急需资金解渴。其二,公司运作多年的定增终于等到估值高点,融资规模也明显扩增。其三,公司的创新药研发有过两次终止,是时候需要一款新品突破以坐实估值逻辑。

高光的时刻,紧急的时刻

超10亿元的资本运作,实则是一场耗时多年的马拉松。因为早前舒泰神有过几轮定增计划,但最终无果告终。

2022年初,公司公告因未能在证监会批复的有效期内完成定增发行,导致方案自动失效。同年,公司又推出以简易程序募资的定增计划,并报送深交所获得受理。2024年初,公司公告考虑资本市场行情、政策变化、融资环境等因素,与各方充分沟通后决定终止并撤回定增文件。

其实,这段时间公司股价正处于低迷周期,市值长期低于70亿元。直至2024年7月,公司因在研药STSP-0601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股价启动狂飙之路。二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药的部分数据优于诺和诺德同类产品,且安全性良好。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约150亿元左右。

因此,本轮定增是公司在资本高光时刻的一次尝试,融资规模也远超早前的3亿元至5亿元。但从另一面看,公司的资金缺口也到了一个紧急时刻。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3.99亿元、-1.4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81亿元,同比下降30.82%;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下降227.71%;截至同期,货币资金余额1.58亿元,三大费用合计超1.7亿元。

换言之,市值的增长不能立马兑现成真金白银,现金流的问题或令市场重新审视公司价值。眼下股价高位实施定增,无论从时机选择还是资本热情看,可能是一个好时候。

“夫妻店”的两家上市公司

上世纪90年代,还在高校任职的周志文打破铁饭碗,下海在一家药企出任经理职位。在一线市场的摸爬滚打中,其敏锐捕捉到行业痛点,即国内新药临床前评价被国外垄断,特别是动物实验报告成为药企研发的“卡脖子”环节。

之后,周志文与其妻子共同创办昭衍新药,填补了国内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空白。累积第一桶金后,夫妻二人又创业舒泰神,逐步发展出核心产品 “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与 “舒泰清”(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2011年,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17年,昭衍新药又挂牌上交所主板,并于2021年登陆港交所,实现“A+H”两地上市。由此,周氏夫妇连续多年跻身《胡润百富榜》,成为医药行业“夫妻店”的经典案例。

握有两家上市公司的本质,是周氏夫妇踩上了“CRO+创新药”的双重风口,但风口终有停止的时刻。2017年,医保政策调整限制“苏肽生”报销范围,该产品占营收比重最高曾超80%。由此,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开始暴露。2019年,该大单品彻底退出医保目录,直接导致公司净利润进入下行通道。

其实,公司也意识到单品依赖的路径终有到头的一天。2013年至2017年,公司在海外设立创新药孵化基地,认购德国创新药资产的部分股权,还建设单抗药物中试车间。2018年,公司一款创新靶点的单抗注射液获临床批件,正式向源头创新转型。

这种转型,公司率先锚定的是研发管线,重心聚焦感染性疾病、呼吸与重症、自身免疫及神经系统四大领域。本轮定增,最核心的STSP-0601在研项目是全球首个针对伴抑制物血友病的止血药物,若获批将机会享有3-5年市场独占期。

另一方面,昭衍新药的市值缩水对周氏夫妇的程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021年,该企业最高市值接近780亿元,之后因美国FDA取消相关药物的动物实验要求,对其市值产生冲击。截至目前,昭衍新药的市值约250亿元左右。

估值与融资的双重高点

舒泰神在创新药管线的进度、资本估值的期待、紧张的现金流中轮转。

2023年和2024年,公司先后终止乙肝治疗项目STSG-0002、新冠药物项目BDB-001。前者是因为初步有效性数据未达到预期,后者是由于新冠疫情形势变化,两个项目合计已投入5.33亿元。

本质上,两个终止项目的共通点是属于大赛道。无论乙肝还是新冠药物,不仅患者群体庞大,而且众多药企扎堆研发,拥挤之下幸存者寥寥。

或基于大赛道的既往经验,公司的管线布局逐渐瞄准“小众但刚需”领域。引爆市场行情的STSP-0601适用血友病患者,该类药物在全球都属稀缺,是名副其实的“窄赛道”。这种策略让公司规避与巨头的正面竞争,而获批孤儿药又令其拿到市场独占期的先机。

但问题在于,在研药的临床、生产、商业化都需要资金夯实,这也是公司推出超10亿元定增的初衷。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还在不断构建公司的估值逻辑,又反过来影响公司的融资运作。

启动本轮行情前,公司的估值逻辑是产品商业化效果。连续多年的亏损,可以解释公司的市值长期低迷。在此基础上多次推出的定增,或因此无疾而终。

而伴随STSP-0601的进展,资本将公司估值切换至管线价值。因此,在研药的任何进度将影响公司市值。若有不理想,叠加公司自身的亏损与现金流问题,或令其估值逻辑再度变化,对定增产生一定效应。

归根结底,公司的定增赶上了估值的相对高点。在急需补足现金流的十字路口,稍有闪失或重新回到低迷周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