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复星医药、吉利德科学、勃林格殷格翰等多家药企创新产品将亮相第八届进博会,溢出效应下有望加速推新

蓝鲸财经
Oct 29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29日讯(记者 屠俊)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在上海开幕,包括拜耳、吉利德科学、勃林格殷格翰、复星医药等多家药企的重磅创新管线即将亮相,借助进博会溢出效应,通过“进博快车”加速落地,惠及中国患者。

多家进博老兵展出多款重磅创新药械、加速落地

吉利德科学其注射用HIV-1衣壳抑制剂Yeztugo(Lenacapavir,来那帕韦)作为全球同类首创、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HIV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的PURPOSE 1与PURPOSE 2两项全球三期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在‘一年两次’方案下,超过99.9%的受试者HIV检测持续阴性,展现出其卓越的有效性。

在去年进博会上,Lenacapavir(来那帕韦)用于HIV暴露前预防的三期临床数据首次在国内展出。蓝鲸新闻获悉,今年,这一创新药物迎来全新进展:Lenacapavir(来那帕韦)在2025年6月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批,用于有感染HIV-1风险的成人和体重不小于35公斤的青少年进行HIV暴露前预防,仅在8个工作日后,这一创新药物就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作为HIV暴露前预防用药,实现“全球同步”准入。11月,Lenacapavir(来那帕韦)将作为备受瞩目的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在进博会上首次展出。

除了,Lenacapavir(来那帕韦),吉利德科学另一明星展品罕见病新药Seladelpar,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作为首个改善PBC患者生化指标的同时还能缓解瘙痒症状的药物在去年进博会完成中国首秀,今年8月通过北京临床急需临时进口政策,在北京天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获批,用于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PBC成人患者,或作为单药用于治疗无法耐受UDCA的PBC成人患者,为国内PBC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表示:“过去连续三年参展,我们深切感受到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多款创新疗法通过‘进博快车’加速落地,更快惠及中国患者。今年,我们再赴进博之约,期待借助此次盛会,继续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健康事业发展,书写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

复星医药是连续八届参展的“全勤生”,本届进博会上,复星医药在肿瘤、免疫炎症、中枢神经系统、肾病等核心治疗领域,带来多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药械产品,展现了从诊断、治疗到治愈的医疗科技创新突破。重点展品包括“首展”产品革命性的Marie立式粒子治疗系统、国内首款CAR-T产品奕凯达,以及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磁波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磷吸收抑制剂万缇乐等“进博宝宝”,多个产品已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转化。

蓝鲸新闻获悉,近年来,复星医药创新药品收入的稳健增长,最新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创新药收入超67亿元,同比增长18%。其创新转型已经从抢占原研替代到me-too产品兑换产品价值开始,过渡到me-better/best in class(同类最佳)产品突破海外市场,以及突破first-in-class(同类最先)攻坚全球价值。

除了创新药械,AI与医药研发的结合正在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和研发效率,复星医药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出AI驱动的PharmAID决策平台,并与多家机构合作推进AI药物研发。复星医药以“全球合作+创新本土化”为路径,持续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本届进博会上,勃林格殷格翰将带来多款人用药品与动物保健创新成果,精准回应中国社会在老龄化与宠物陪伴需求提升背景下的多元健康挑战。在人用药品领域,过去半年,3款人用药品加速获批,即将登陆进博展台,包括新一代溶栓药物美通立(注射用替奈普酶)、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口服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肺癌创新药圣赫途(宗艾替尼片)以及十年来首个获批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疗法博优维(那米司特片)。

随着中国医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该公司“中国关键”(China Key)战略不断释放动能,更多创新药物实现了中国与全球“同步研发、同步上市”。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高皓廷(Mohammed Tawil)表示:“今年,恰逢公司在华三十周年,勃林格殷格翰将七赴进博之约。这不仅体现了我们扎根中国的坚定承诺,也凸显了进博会加速创新、促进合作的重要作用。”

拜耳同样是进博会“全勤生”,将携旗下处方药(及影像诊断)、健康消费品、作物科学三大事业部连续八年亮相,将带来约26款亮点展品,包括5个“全球首展”、8个“中国首展”、13个“进博会首展”,其中有多个“进博宝宝”。

处方药领域,将集中展示其在肿瘤、心血管、眼科、女性健康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并重磅呈现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关键进展。其中,今年5月刚在华获批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艾力雅8mg将迎来国内最新获批上市后的进博会首展。

健康消费品领域,拜耳积极响应“首发经济”号召,展出5个“全球首展”,聚焦过敏、消化道、营养、皮肤等方面的健康需求,提供多元化和精准化的日常健康管理方案,助推中国大健康消费市场提质升级。其中,过敏方面,拜耳带来了开瑞坦家族新成员——开瑞坦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此外,“进博宝宝”达喜乳果糖口服溶液、One A Day高纯EPA红心鱼油、爱乐维儿童钙,以及“进博宝宝”贝乐欣B5精华护臀膏等新品也将闪耀进博舞台。

跨国药企专利期内原研药在华获较大增速

近日,有部分跨国药企注销药品注册证书,不过业内依然看好专利期内原研药的销售增长。瑞银证券中国医疗行业研究主管陈晨指出,原研药分两种,一种在专利期内的原研药,一种是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针对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在中国的增长应该是比较疲软的。但是对于还在专利期内的原研药,他们的增长还是会相当快的,2020年—2024年,跨国药企专利期内的原研药销量实现了39%的年均复合增速。

事实上,跨国药企还在加大在华投入。近日,阿斯利康在京正式启用全新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这是阿斯利康全球第六个、在华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作为该公司25亿美元(约合180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的核心项目,全球研发北京战略中心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心,旨在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表示:“我们全新的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将依托北京世界领先的科学生态系统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加速推进新一代创新药物的研发。通过与中国科研与生物科技界携手合作,我们将融合前沿技术与雄厚的科研实力,为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带来诊疗变革。”

拜耳也在不断加大本土投入,携手初创企业和“产学研”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医疗健康与农业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以拜耳处方药为例,也在持续深化在华“创新双引擎”,将在进博会现场展示其最新进展。据悉,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今年11月即将正式运营,致力于搭建概念验证平台和临床试验信息数据运营平台。9月,拜耳Co.Lab迎来在华开幕一周年,宣布成立其全球首个链接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台拜耳Co.Lab创投联盟(Bayer Co.Lab AdVenture),同时,2家中国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签约,拜耳Co.Lab中国入驻企业增至7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