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这里一条生产线运转1小时,够100个家庭吃8年

北京日报客户端
Oct 2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广东佛山,海天味业高明基地是一家拥有400年历史的酿造酱油老字号,这里通过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全链条应用,成功入选全球“灯塔工厂”。这里如何通过AI和机器人,把黄豆变成酱油?

科技赋能酱油酿造 “灯塔工厂”引领产业数智化升级

海天味业佛山市高明区工厂,这里钢铁罐林立,晒场整齐排布。生产基地占地3000亩,年产调味品超400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酱油生产基地。如此庞大规模和产能的工厂,每天都要打交道的是一颗颗小小的黄豆。选豆是酿造酱油前的准备工作,如今这里选豆用上了“豆脸识别”,又快又准。

海天味业设备工程师 李闻哲: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AI的技术,进行360度无死角拍照,实现黄豆甄别的功能。从人工挑选到智能化挑选,实现了全年超2.5万亿颗黄豆的全检。

选豆之后,就正式进入酿造环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发酵和晾晒两道工序,机器无法完全替代。发酵180天,晾晒至少90天,只有时间才能赋予酱油独特的香气和醇厚的味道。

总台央视记者 刘小寒:在广东佛山的酱油工厂,身边这些大罐就是360度立体发酵罐。目前这家灯塔工厂内这些巨大的发酵罐,运用了“AI大数据发酵”。可以实现自动控氧、控温、控湿、定时搅拌,秒级监测天气、原料、设备状态等。在它们后面是大型天然酿晒场,面积达60万平方米,相当于1400个标准篮球场,每一块玻璃都经过科学计算。

经过前面两道大工序后,整个生产如同被突然按下快进键,原本以年、月为单位的进度条,突然加速到以天、小时乃至秒计算。进入10月份,调味品正值供货高峰期,这里的12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为春节消费旺季做准备。

总台央视记者 刘小寒:我身后的灌装生产线,仅仅是一条生产线,每小时能灌装52000瓶,平均一秒14瓶下线,这里一小时的产能就能供100个家庭吃上8年。同时,通过AI技术实现精准灌装,精准度达2克以内。

酱油生产出来后,一个重要的工序就是质检。刘春湘,一位在质检岗位工作了十五年的老师傅。她说过去检测主要靠质检员的味觉和嗅觉,来判断是否“口味醇厚”“酱香突出”。如今借助“AI电子鼻”,它能采集酱油中高达150多种香气成分,老师傅们的经验被转化为量化的、直观的数据。

在包装车间,机械臂动作干净利落。成品酱油入库和出库的工作,就交给了机器人承担。

海天味业生产车间主管 严贵全:基本都是满负荷生产状态,连续24小时不停地运转。现在我们引入了智能化立体仓,可以储存十多层,储存量很大,可以根据到单情况,直接下单自动发货。

工厂工作人员说,这里已经实现了产品全流程的AI赋能。

其实,“灯塔”的意义,不仅在于照亮自身,还在于引领产业。目前,海天味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带动超过10家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超过300家供应商上线云协同平台。

人工智能+机器人 这家钢厂会“自我进化”

再跟随记者走进“灯塔工厂”——北京首钢冷轧厂,看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给钢铁产业带来哪些巨大变化。

总台记者 高雪:在首钢冷轧厂的智慧控制中心,也相当于整个工厂的大脑中枢。在这里调度员可以通过面前的大屏幕,做到生产全流程了然于心。这张图,就是四条生产线实时的运作动态数据。

冷轧车间的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在仓储区,无人天车在空中有序运行,重约25吨的钢卷被精准放置在指定区域。如今,依托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工厂备料几乎都实现了数字化作业。

首钢冷轧厂制造部生产计划工程师 田靖:原来制作一份全月的报表,大概人工需要3天至4天的时间。现在智能排程系统上线之后,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

排产之后,高端汽车板将在这里诞生。生产镀锌汽车板要经过开卷、清洗、退火镀锌等多道工序,借助AI和机器人,整个过程只需要20分钟。首先,机械臂拆捆带、录入信息,钢卷被送上生产线。接着,大模型“神算子”根据上游质检结果,给出最佳切割方案,掐头去尾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之后,带钢被送入锌锅里,“洗个澡”后就变身成镀锌带钢。

首钢冷轧镀锌作业区副首席作业长 张伟:这是我们刚刚镀完锌的带钢,表面平滑光亮,像一面镜子。其实它表面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锌层,厚度仅仅有7微米。我们现在运用了AI的技术,能够瞬间进行参数的调整。

这座工厂生产1700多种零部件,如何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汽车板的“体检报告”由智能检化验中心出具,机械手臂精准移送样板,高精度识别装置“扫一眼”就能记住样板信息,自动引导车稳稳地把试样送到各个检测点。

首钢冷轧制造部部长 马永伟:在智能检化验区域会有21项检测项目,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检测。通过智能化的检验,比传统的人工检测效率提高了60%以上。

过去,车间里最忙碌的是不同工种的技术工人;如今,车间里安装了上百块仪表、部署了上千个采集点,最忙碌的是各个生产环节的实时数据。依托5G网络和算力系统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数据24小时不间断传输,生产流程动态调节,67个应用场景在云端协同作业。

首钢冷轧首席工程师 李凤惠:生产过程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现在我们用这些数据去训练模型,把它作为新的生产资料,用数据创造新的价值。在开发AI模型的同时也构建了自学习功能,工厂可以自主思考,智慧管控各项任务。

目前,全球钢铁行业有六家灯塔工厂,其中三座在中国。另外,我国还有29家钢企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些工厂将引领钢铁产业迈向数智化的未来。

来源:央视财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