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亚迪(002594.SZ)密集释放高质量发展信号。
10月31日,比亚迪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期内实现营收5662.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再创同期新高,核心经营指标向好趋势明显。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37.5亿元,同比大增31%,远超同期233.3亿元的净利润;这一投入不仅较A股第二名中国建筑领先近200亿元,更超过吉利控股、上汽集团、奇瑞汽车三家头部车企研发费用之和,31%的增速亦大幅领先主要竞争对手,直接奠定A股+汽车行业双料研发冠军地位。


据智通财经APP观察,研发投入的领先地位,是比亚迪二十余年来坚守“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核心发展理念的成果。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200亿元,且2011-2025年近15年间有14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长期主义正通过技术“鱼池”的深度扩容以及终端销量与全球化布局直观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具体来看,2025年以来,比亚迪在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等技术相继落地,引领行业变革方向。截至9月,搭载该系统的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70万辆,国内市场占比达91.3%;依托日均1亿公里的辅助驾驶数据闭环,比亚迪更敢于承诺“智能泊车场景安全兜底”,彰显对自身技术的绝对自信。
研发硬实力的兑现,直接体现在终端市场火爆表现上。截至2025年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跨越1400万辆里程碑。比亚迪11月2日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10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44.17万辆,刷新年内纪录,推动1-10月累计销量突破370万辆。其中,10月出口约8.4万辆,同比激增155.5%;前10月累计出口78.1万辆。
对于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民生证券在研报中给出了清晰解读:一方面受益于土耳其、巴西、欧洲等地真实需求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自建滚装船运力改善带来的物流效率提升,叠加巴西乘用车工厂落成投产,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巴西等海外工厂的加速布局,比亚迪未来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有望迎来更快增长,进一步增厚盈利。
如果说销量数据是市场认可的量化体现,那么10月29日开幕的东京车展,就是比亚迪技术实力与本土化能力的全球秀场。本次车展中,比亚迪以“ONE BYD”为核心主题,首次设置乘用车与商用车双展台,全面展现本土化创新能力与全生态布局思路。
乘用车展台的亮点在于“纯电+混动”双线突破。全球首发为日本市场定制的K-EV BYD RACCO,这是比亚迪针对日本轻自动车(K-Car)市场的首款纯电车型。同步推出的还有日本市场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06DM-i,加之全新升级的元PLUS、海豚、海豹等热门纯电车型,以及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的超跑U9悉数登场,完整呈现了比亚迪在电动化、高性能领域的技术矩阵,拓展日本市场车型布局。比亚迪计划2027年前,在日本形成7至8款纯电及混动车型的产品布局,完善本地化产品与渠道体系。
商用车展台则以“定制化+全球化”为核心思路,全球首发纯电卡车T35与小型纯电动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车,并展示了中型纯电动巴士J7、大型纯电动巴士K8。其中,纯电卡车T35严格按照日本市场法规和尺寸要求设计,搭载刀片电池,兼顾稳定续航与实用性能,计划2026年在日本上市。这一布局既是比亚迪深耕日本市场的关键一步,也为其全球化商用车矩阵再添核心产品。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深度转型,持续高研发投入成为比亚迪应对行业变革的核心策略,如今已形成“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市场反馈-再研发”的良性循环。展望未来,随着智能驾驶算法优化、电池技术突破及海外市场的持续扩张,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将进一步拓宽;而对全球汽车行业而言,比亚迪的“鲶鱼效应”正推动整个产业加速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出行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