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承压下的资金新选择,创新药开启上涨新周期?

格隆汇
Nov 01

本周五(25年10月31日),对于持有大科技板块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极具冲击性的一天。各大科技细分板块集体出现深度调整,胜宏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等标杆企业股价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暴跌,市场悲观情绪一度蔓延。

然而,资本市场的资金始终在动态调整中寻找新的价值洼地。在科技板块承压的背景下,资金已悄然向创新药领域转移。

联环药业早盘开盘即获资金踊跃抢筹,分时图呈现三波直线拉升态势并快速封住涨停;午后舒泰神仅用十分钟便实现20cm大幅上涨,益方生物广生堂等企业股价亦纷纷走强。

这一鲜明对比清晰表明,市场资金正进行结构性切换,创新药板块已成为资金新的配置方向。

如图,从市场表现来看,创新药板块自8月以来持续处于震荡下跌通道,进入10月后,板块指数转为横盘整理,逐步构建阶段性底部形态。

本周五,在科技板块大幅下挫的映衬下,创新药板块逆势大涨3.91%,成功突破20日均线压力位,且伴随成交量的显著放大,这一量价齐升的态势无疑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从这一板块轮动趋势中挖掘潜在投资机会。

01多家MNC已系统布局MS百亿美金存量市场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其核心临床特征表现为“空间多发性”与“时间多发性”。

2024年全球多发性硬化(MS)上市药物销售额约185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该领域产品已历经三代迭代:初代以干扰素类等为主;二代是2010年后获批的S1PR调节剂等口服制剂,逐渐成为主流;三代核心为CD20单抗,2024年销售占比超60%,其中奥瑞利珠单抗自2017年上市后销量快速增长,2024年销售额达76.4亿元、同比增7.4%,充分体现了三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球MS已上市产品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主要涵盖单抗类产品(CD20单抗、ITGA4单抗、CD52单抗)与口服类产品(S1PR调节剂、富马酸类、特立氟胺)等。

临床数据显示,CD20单抗的整体疗效优于口服产品,这也是其市场占比持续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在PMS领域(PPMS+nrSPMS),目前仅有奥瑞利珠单抗针对PPMS获批上市,临床未满足需求依然显著。

从产业布局来看,在MS领域的产业布局中,赛诺菲、渤健、罗氏、诺华这4家跨国药企布局最为完善:既拥有CD20单抗类产品,也覆盖了S1PR调节剂等口服小分子产品,且各有一款研发领先的BTK抑制剂。

此外,BMS、礼来等知名跨国药企也布局了相关管线,未来或通过BD模式强化布局。该领域曾出现多起首付款超1亿美元的重磅BD交易,行业关注度正持续提升。

02成本的重构,行业进入新周期

化学药品的生产流程由原料药生产与药物制剂生产两部分构成。原料药作为药品生产的核心物质基础,需经加工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后,方可成为具备药用价值的终端产品。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化学制药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化工行业,中游可细分为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两个子行业,下游则对接医药流通行业。

市场结构方面,2023年我国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4.43%和65.57%。从行业规模增长态势来看,全球化学制药市场近年保持稳健增长,而中国市场总体规模增速更为迅猛。

数据显示,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038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1277亿美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11556亿美元。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以及医疗健康支出持续增长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我国化学药品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我国化学药市场规模为8839亿元,同比增长4.4%,预计2024年将增至9450亿元,行业成长确定性较强。

研发投入方面,化学制药行业研发人均研发费用已达53万元,头部标杆企业持续加码研发创新,研发投入规模仍在稳步提升,充分反映出行业龙头对技术研发创新的高度重视。

其中,恒瑞医药研发人均研发费用高达123万元,同比增长25.6%;复星医药哈药股份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速也均超过20%,头部企业的研发引领作用显著。

03创新药率先发力,各子板块有望迎来普涨

从业绩表现来看,21家A股创新药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H1)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亏损规模同比收窄81%,延续了亏损快速收窄的良好趋势。

单看2025年第二季度(Q2),上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收窄97%,业绩改善幅度进一步扩大。

综合分析来看,创新药板块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重磅品种持续放量维持高增长,如艾力斯的伏美替尼、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等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快速渗透,成为收入增长的核心支柱;另一方面,新品种获批上市持续贡献增量,智翔金泰海创药业等企业的新获批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板块收入来源。

同时,受益于收入端的高速增长,板块整体费用率得到大幅改善,推动亏损规模快速收窄。其中,百济神州在2025年Q2成功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盈利达5.3亿元,同比增幅约156%,对板块整体利润改善形成强力带动。

展望未来,国内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预计将持续传导至业绩端,创新药公司的产品放量节奏有望进一步加速,进而推动板块业绩持续提升,加速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此外,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领域的BD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这一趋势将直接增厚相关公司的表观业绩,为板块利润增长提供额外支撑。

从产业竞争力来看,中国创新药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具备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自2025年初以来,从肿瘤领域的双抗药物到呼吸领域的小分子药物,海外MNC的持续购买行为已充分验证了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实力。

从全球产业格局来看,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在研发效率、管线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均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有望持续兑现长期产业成长趋势。

若想进一步了解各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基本面、估值水平及未来增长点,获取更精准的投资参考,可扫码关注专业投资研究团队,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投资机会。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