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 锚定新质生产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经济日报
Nov 07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大国博弈战略主动的内在要求。“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始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锚定新质生产力精准施策,持续将金融活水注入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组亮眼的数据,彰显了中国银行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投入和成效: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约4.7万亿元,授信户数超16万户;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67万亿元、增长9.1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1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29%。

  精准滴灌助力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要求传统产业必须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中国银行以金融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着力点,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持续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金融动能。

  在河北,中国银行对接河北邯郸市康诺食品有限公司,为其特色奶酪制品智能化生产加工项目授信1.1亿元,助力产能增长将近3倍;在江苏,中国银行为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完成3.5亿元贷款的发放,助力企业顺利完成生产项目投产;在天津,中国银行提供150亿元传统银行信贷和金融租赁融资支持,助力天津港集团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这些案例正是中国银行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跃迁的生动实践。

  在智能化转型方面,中国银行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制造业等领域的转型升级。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银行已完成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金融支持签约项目超过150个,项目签约金额超400亿元。

  在绿色化转型方面,中国银行对接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转型要求,加大降碳、减污、扩绿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银行清洁能源贷款余额13531.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97%。

  在融合化转型方面,助力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加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力度,工业互联网行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6.49%。

  中国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银行设备更新贷款余额超1300亿元;境内制造业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10%。

  聚链成群助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10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6%跃升至13%以上,产业集聚态势逐步形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中国银行聚焦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金融资源“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银行以全周期服务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项目,助力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在国产飞机出海领域,中国银行为海外销售提供国际结算、融资、保险等综合服务,并率先在国内实现国产飞机跨境租赁人民币结算,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在人工智能产业链领域,及时推出《中国银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搭建企业“种子—跃升—领航”分梯度金融培育体系,加速技术攻关和场景应用。目前,人工智能产业链合作厂商超2300家,授信余额超4000亿元。未来5年,将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专项综合金融支持。从项目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越来越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中国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技术突破、成果转化落地和规模增长。

  前瞻布局助力未来产业成为新增长点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有望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并特别提出创新监管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

  中国银行主动研判科技革命趋势,前瞻布局服务未来产业,以金融服务助力未来产业成为新增长点。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国家实验室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另一方面,聚焦个体,为科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科研人才等客群“一户一策”制定服务方案。同时,持续提升前沿行业专业研究能力,关注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氢能产业链等行业发展,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此外,中国银行还在未来产业关键领域落地一批股权投资项目,将风险投资等金融活水注入科技型企业,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相关部署。

  多措并举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金融机构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和生态打通从技术创新到成果应用的通道。中国银行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通过“一建体制机制、二促服务升级、三创金融生态”,化解传统商业银行产品与新时期创新需求适配性差的难题,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配的体制机制。2024年,中国银行构建“总行中心—省级分中心—地区特色支行”的专营服务分层网络,覆盖全国科技创新节点城市及科技资源集聚区域。加强商投行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行覆盖交易撮合、执行、整合的全链条服务。

  优化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推动商行端产品服务向科技创新模式转型,创新科技金融专属授信模式,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创新积分贷、专精特新贷等授信产品,打造“全周期覆盖、全场景适配、全要素协同”产品服务矩阵

  深化“政银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出“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科创活跃地区构建科创生态圈;在国有大行中率先设立科创母基金,推进金融资产有限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与400余家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帮助4000余个科技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提供对接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830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66万亿元,比上年末同口径增长20.1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7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9%。为超过5万户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超7300亿元。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中国银行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领域,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中行力量。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