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企业频频拿下大单 人形机器人规模化“上岗”

证券日报
Nov 06

  本报记者贾丽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传来多个利好消息,同时行业大单频繁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官宣斩获超亿元或千台以上订单,包括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必选”)、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

  另外,一批玩家正在跨界奔向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路上。广东小鹏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于11月5日推出了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并已在广州建立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抖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字节跳动”)也发布了招聘主导研发人形具身机器人的操作算法等人才信息,有意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企业接连斩获大额订单,小鹏、字节跳动等新势力加速入场,共同印证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的坚定信心。同时,产业链主流企业订单饱满,排产忙碌,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正在加速到来。

  北京智同工大智能传动技术研究院院长张驰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行业亿元或千台级订单的集中出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信号。它表明人形机器人已不再是实验室的‘展品’,而是被市场认可的、能够解决实际需求的‘商品’。这批早期大规模订单将为行业带来宝贵的落地数据和应用反馈,驱动技术迭代进入正向循环。”

  产业链企业订单饱满排产忙

  随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感受到市场暖意。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算法开发到系统集成,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在经历繁忙景象。

  安徽普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一季度。“自从机器人概念火爆以来,我们的产品询价量增加了三倍,实际订单量也翻了一番。”该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扩建生产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供应商也同样忙碌。一家伺服系统企业的生产主管透露,为了应对激增的订单,公司已经实行两班倒工作制,生产线几乎满负荷运转。“特别是高性能伺服电机的需求增长明显,这直接反映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整机制造环节,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企业近期纷纷宣布获得大额订单。其中,据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11月4日披露信息,优必选中标“自贡数投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项目设备采购”,中标产品为优必选最新款可自主换电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 S2,采购金额达1.59亿元。该订单预计在11月份完成交付。此次中标是继9月份2.5亿元订单后,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斩获的第二大订单。截至目前,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已累计突破8亿元订单。

  除了优必选之外,11月4日,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疆科技”)对外宣布,与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后者将于2025年向越疆科技采购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此前,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金额达1.24亿元。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也宣布与上海仙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未来两年将向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部署上千台AI机器人。

  “这些订单不仅规模大,而且交付周期短,对企业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合作接单,在资源和渠道上协同互补成为行业趋势。”国泰海通科技资深分析师李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人形机器人加速“上岗”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量产规模化成为当前阶段的关键词。从已披露的订单情况看,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涵盖教育、零售、安防、康养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优必选Walker S2在中标自贡项目后,将主要用于数据采集中心的服务工作。此前,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工业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多家工厂实训。

  李轩表示,人形机器人订单的集中爆发并非偶然。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成本下降让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应用更具经济性。五年前,一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高达几十万元,如今已经降至10万元以内,未来几年还将持续下降。

  规模化量产也带动了产业链成熟。据了解,以前人形机器人多是定制化生产,现在逐渐转向模块化、标准化制造,这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一批专业从事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已经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张驰宇认为,随着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发展拐点。

  “人形机器人近期利好消息不断,表明该领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刘景泰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国相关政策的持续落地,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姚佳于11月5日公开表示,工信部下一步将加快布局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国内外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突破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

  不过,专家们也指出,人形机器人要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化,还面临技术、成本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挑战。

  “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仍需进一步提升。”张驰宇说,虽然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与人类的自然交互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有望降至普通汽车的水平,届时将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