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Robotaxi第一股前传:九年长跑,天才远征

36氪
Nov 06

小马智行正式构建起“美股+港股”

双重主要上市架构。

2020年9月26日,全球顶级算法竞赛Topcoder Open(TCO)东亚区开赛。作为曾经连续十年霸榜积分榜第一的传奇人物,小马智行创始人、CTO楼天城受邀为一百多位后辈选手分享经验。

半小时的连线分享结束后,比赛正式开始,紧接着选手名单里出现了楼天城的名字——没有告诉任何人,外号“楼教主”的楼天城在教学的下一秒亲自下场,以参赛者的身份投入了战斗。

这个略带“狂魔”色彩的瞬间,是理解楼天城,乃至小马智行这家公司精神内核的最佳切口。无论是编程还是创业,于楼天城而言都是一场竞赛,唯一的使命就是争取胜利。

这种极致的战斗精神,注入了小马智行的血液。九年来,这家由彭军和楼天城联合创立的公司,始终是自动驾驶赛道颇耀眼的明星。他们从“造一个司机”的初心出发,一路披荆斩棘,拒绝捷径。

当2021年整个行业进入寒冬,L4被各方质疑,各家公司纷纷“降维”求生时,这家公司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直面寒冬,痛苦蛰伏,进行一场深刻的技术自我革命。它不容许任何失误、死死咬住目标。

楼天城曾在接受36氪专访时所言,他很早就意识到,在顶级的竞争中,天赋、运气、实力,每个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都有,“只有专注和勤奋是可以握在手里的。”

2024年11月,小马智行在美国纳斯达克以股票代码“PONY”成功上市,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不到一年后的今天,小马智行(2026.HK)在港交所挂牌。这声钟响,标志着小马智行正式构建起“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对于小马智行来说这不仅只是一次成功的资本上市,更像是一场“成人礼”。

回顾小马智行的九年,是一个天才公司如何在无人区长跑九年后,最终找到驶入现实路径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坚守、痛苦与信仰的故事。

从一行代码到一支车队

2016年底,在硅谷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小马智行诞生。创始人、CEO彭军曾在谷歌七年,是百度美国研发中心首席架构师;CTO楼天城外号“楼教主”,是计算机竞赛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中国编程第一人”,曾在Waymo的前身,Google X自动驾驶团队工作。凭借两位创始人耀眼的技术背景,公司迅速聚拢起一支“梦之队”。

业内传言,每当楼天城和彭军出现在硅谷的咖啡馆,就会有一位技术牛人辞职加入。这支由清华姚班同学、竞赛高手组成的“优等生”团队,早期几乎全是工程师,他们被同一个宏大而纯粹的目标所吸引:实现L4级无人驾驶。

但在2017年,这个目标更像是一个遥远的灯塔。要让它变得真切,需要一场硬仗来检验。

2017年下半年,小马智行将战线拉回国内,在广州南沙设立办公室。面对当地政府,这支当时在广州不足10人的团队,许下一个军令状:在2018年春节前,上线中国第一个真正对公众开放的Robotaxi服务。

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间只有短短数月,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兑现承诺,一场跨越中美的技术总动员开始了。彭军后来在接受36氪采访时回忆,那段时间整个团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通宵达旦地调试车辆、优化算法是家常便饭。楼天城更是将他每周工作100小时的竞赛强度带到了创业中,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技术团队都保持着惊人的投入。

决战时刻在春节前夕来临。2018年2月2日,一支由林肯MKZ改装而成的Robotaxi车队,在南沙的公开道路上,完成了市民的初体验。车辆从车库自动驾驶而出,精准停靠在乘客面前,再平稳地将其送达目的地。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系统稳定性的极限考验。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而言,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兑现承诺,它极大地提振了团队士气,也向外界和潜在的投资者们证明了,天才不仅能解题,更能打仗。

在“世界模型”中熬过寒冬

如果说创业初期是凭借天赋和激情冲刺,那2019年到2022年,就是小马智行最痛苦、也最关键的转型时期。

“我对智能驾驶的认知出现较大分水岭的时间点是2019年。”多年后,楼天城向36氪坦言。在此之前,他曾是“数据为王”的信徒,认为只要积累足够多的里程数据,就能训练出足够聪明的自动驾驶系统。

但随着研发深入,楼天城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他痛苦地意识到,单纯依靠收集数据、模仿人类驾驶的路线,存在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L2作为辅助驾驶,驾驶表现只要跟人一样就行,所以用大量的数据训练,能够灌出L2级别的智能驾驶,但天花板也相对很明显;而L4自动驾驶系统的表现,要好于正常人类认知的10倍。”楼天城在接受36氪专访时,清晰地剖析了两种路线的根本差异。

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人类驾驶数据都是平庸、甚至糟糕的。“类似臭棋篓子的数据越多,数据就会变成负担,垃圾数据越多,干扰越大。”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你跟一个臭棋篓子学下棋,最多就是他的水平,不会更高了。

这个认知,让他得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激进的结论:“L2做得越厉害,离L4越远。”

于是,楼天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扔掉过去三年积累的技术心血,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名为“世界模型”的虚拟训练场。

这套系统不再是简单模仿,而是通过高仿真的虚拟环境,让AI“虚拟司机”在其中进行海量练习,自我进化,从而找到超越人类驾驶员的最优解。

“2年之内不要看什么进展。”楼天城当时告诉团队,这是一个巨大的赌注。在外界看来,小马智行的进展似乎停滞了,内部信心也备受煎熬。

内部的技术攻坚,与此同时,L4的技术路线遭受普遍质疑,同行们纷纷“降维”,转向能更快产生现金流的L2辅助驾驶业务,“沿途下蛋”成为行业主流。

面对内外的双重压力,小马智行保持了自己的战略定力。CEO彭军在接受36氪采访时,将这种选择比作一场长跑:“自动驾驶是一场长跑,要有耐力,也要有瞬时爆发力。”他们收缩了旁支业务,将所有资源聚焦于L4 Robotaxi和Robotruck两大主线,坚守在无人区。

这种“少数派”的坚守,源于一种深刻的技术信仰。楼天城对36氪反复强调:“世界模型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他解释说,世界模型可以理解为对真实世界的仿真与建模,它能真实准确地还原各种交通场景的复杂变化,比如“鬼探头”时被遮挡的行人轨迹,甚至能反应出人在跑步时减速度可以达到重力加速度等各种细节。

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充当评分体系,对自动驾驶系统的表现做出最公正的评价。

技术赌注带来的回报是直接而丰厚的。小马智行构建以“虚拟司机+世界模型”的技术底座:实现了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驾驶运营,覆盖雨天、夜间、复杂路口等各类高难度场景;世界模型每周可生成超100亿公里的虚拟测试数据,让“虚拟司机”在仿真环境中快速迭代,避免了依赖真实路测的低效问题;在量产化硬件支撑下,其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已超越人类驾驶10倍。

走出实验室

2022年底,随着京、穗两地无人化牌照的落地,熬过寒冬的小马智行终于迎来了曙光

商业化的齿轮开始加速转动。不过,Robotaxi要打破运营僵局,实现商业闭环,还要迈过一个关键的门槛——“千车之约”。

“在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中,当Robotaxi投放量在1000台时,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解释道。

越过这个点,网络效应才会显现,系统将进入“越跑越健康”的正向循环。彭军也曾对36氪补充说明规模效应的重要性:“自动驾驶一定是有规模效应的。管10000辆车一定不是1000辆车的10倍,可能是3倍而已。”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小马智行在2023年启动代号为“昆仑”的Robotaxi量产计划。其核心成果便是第七代Robotaxi系统。

这套系统实现了三个关键突破:首先,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上一代骤降70%;其次,实现了100%车规级零部件,设计寿命长达60万公里;最后,平台化的设计可以灵活适配多种车型。

这标志着Robotaxi终于从昂贵的“实验品”,变成了具备规模化复制能力的“商业产品”。

2024年,小马智行与北汽、广汽埃安、丰田等主机厂的合作相继官宣,基于第七代系统的多款Robotaxi车型进入量产阶段。如今,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已经对外运营,现有Robotaxi车队规模已超720辆,正稳步向千辆目标迈进。车队在广、深一线城市开展7x24小时不间断运营,累计无人运营时间已突破50万小时。

技术的成熟,让楼天城有了更强的底气。他在接受36氪专访时明确表示:“当下自动驾驶已经没有了技术阻碍。”在他看来,剩下的挑战在于量产、成本和运营。而对于商业化,他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时间表:“我们明年会达到单车层面盈利回正。”

这个承诺,对于一个仍在“烧钱”的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意味着小马智行不仅在技术上看到了曙光,更在商业模式上找到了跑通的路径。

小马智行在港交所的股票代码——2026,也在表达着同样的决心。彭军对于选择了这个代码非常自豪:2026,是小马智行成立10周年,还是小马“马年”的本命年,更代表着Robotaxi量产元年的新起点。

从中东资本到世界赛场

一家硬科技公司的长跑,离不开资本的持续输血。小马智行的融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行业变迁史,从早期被顶级美元VC“抢筹”,到中期拥抱丰田等产业资本,成功获得沙特NEOM基金等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青睐。

这些“真金白银”的信任票,是对小马智行九年坚守的最好回响。从纳斯达克到港交所,成功实现双重上市,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更是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资本“朋友圈”。今年6月,小马智行成为首个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L4自动驾驶公司,标志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受主流投资认可。被誉为“女版巴菲特”的Cathie Wood旗下方舟基金多次加仓,富达、柏基等全球顶级机构的持续买入,都证明了主流资本市场对其技术确定性和商业化前景的认可。

手握资本的弹药,小马智行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近年来,小马智行加速“出海”,在中东、欧洲等地展开布局。与阿联酋、卡塔尔、新加坡等地的政府和企业达成合作,将Robotaxi服务带到更多国家。

楼天城曾有一种信念,作为追赶者,必须紧紧咬住对手,等待对手犯错的时刻。他曾直言:“Waymo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就是它很重大的失误之一。”当Waymo在中国市场缺席时,小马智行则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复杂、也最具活力的交通环境中,锤炼出了强大的技术和运营能力。

如今,带着这份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能力,小马智行开始了全球化的征程。从硅谷的一行代码,到穿行于全球多个核心城市的智能车队,它正在讲述一个由中国科技公司引领的全球化新故事。

“汽车行业就是战线很长的赛道。只要公司能成长,做出好的产品,资源会越来越往头部聚集,所以核心仍要做一个头部公司。”彭军曾对36氪这样总结他的信念。

IDG资本合伙人过以宏曾用“连续性地不错”来形容小马智行的发展,“日拱一卒,每年都在努力,没干什么错事,团队不吵架,然后一路跟他的同类公司不断拉开距离。”这种竞赛选手般的稳定输出,正是长跑中最可贵的品质。

也正是这份稳健,支撑着公司在面对商业化压力时,依然没有放弃对L4终局的追求。即便是推出被视为“沿途下蛋”的L2++业务,彭军也强调,小马智行不会去做那些相对简单的、已经是红海的L2辅助驾驶,而是要做“无限接近L3级人机共驾与L4级自动驾驶”的L2++,其技术栈与Robotaxi有近70%的比例相通。

楼天城曾和朋友聊过,他认为世界是个模拟程序,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段内存条。因其短暂,所以创造价值变得更有意义。

他感慨,上天赐予一些人天赋,也许是因为有真正需要他们做的事情。“最终是否做到没关系,”他说,“但是如果你去滥用上天的恩赐的话,我觉得上天会有收回的那一天。”

对胜利的渴望、对技术的痴迷、对勤奋的坚信,最终都指向一个更宏大的命题:不负所托,用被赋予的天赋,去解决一个足够伟大的问题。

对于楼天城和他的团队来说,这场关于自动驾驶的竞赛,远未结束。当AI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世界,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