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围剿太子集团,新加坡家办再卷入“洗钱风暴”

虎嗅APP
Nov 0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家办新智点 ,作者:Foinsight,题图来自:AI生成

2025年10月,美英联手起诉并制裁柬埔寨太子集团主席陈志(Chen Zhi),揭开东南亚最大跨境洗钱网络。案件牵出新加坡“家办天堂”的隐秘一角——陈志以新加坡家办DW Capital为中枢,借家办与壳公司实现资金漂白与形象洗白,被美国媒体称为“Singapore washing”。

由此,此次案件也成为新加坡金融体系的“压力测试”,暴露出新加坡家办监管真空与高信任度的“双刃效应”。如今,新加坡正加速修补制度、提速审批、强化尽调,在“吸引真资本”与“拒绝灰资金”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跨境打击:东南亚最大诈骗网络

10月14日,美国与英国同步行动,起诉并制裁柬埔寨太子集团主席陈志,指其主导跨境“杀猪盘”投资骗局与洗钱网络。这是两国迄今针对东南亚网络犯罪最大规模的联合打击。

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将“太子集团跨国犯罪组织”(Prince Group TCO)及146个相关个人与实体列入制裁名单;纽约东区检方以“电信诈骗共谋”“洗钱共谋”起诉陈志。美国司法部查获127,271枚比特币(约150亿美元,或按当时汇率/市场价估算),创下史上最大民事没收纪录。

起诉文件显示,太子集团表面从事地产、银行、酒店与制表业务,实则运营依赖人口贩运和强迫劳动的诈骗园区。园区被形容为“带铁丝网的监狱”,数千名被贩运劳工被迫从事网络诈骗。

资料显示,陈志1987年生于中国福建,2011年前后移居柬埔寨,以25万美元捐款换取公民身份并获封荣誉头衔“Neak Oknha”,另持塞浦路斯和瓦努阿图护照。凭借资本涌入赌场业的契机,他创立太子集团,业务扩展至地产、银行、酒店与制表,跻身柬埔寨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之一。

陈志被控五项罪名:强迫劳动与人口贩运、行贿腐败、企业洗钱、跨国资产转移与隐匿赃款。其资金用于购置豪宅、游艇、私人飞机及毕加索画作。若罪名成立,最高或面临40年监禁。

DW Capital:“洗白机器”的中心

多家国际媒体与美国财政部材料显示,陈志团队以新加坡为中转站,借助家办、壳公司、律所与学术合作打造“合法外衣”,实现资金与形象“双重洗白”。这类做法被媒体称之为“Singapore washing”——利用新加坡的金融信誉与税制,为跨境犯罪网络提供通道与掩护。

家办新智点梳理发现,陈志及其团队在新加坡的“洗白”操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办DW Capital:从财富工具到“洗钱中枢”。

2018年,陈志在新加坡设立DW Capital Holdings Pte.Ltd,对外自称为单一家办,网站声称管理资产逾6,000万新元并享受13X税收激励。美英对太子集团实施制裁后,新加坡金管局表示正调查该公司是否违反相关要求;截至目前并未公布调查结论或任何处罚决定。

多家媒体援引金管局信息称,DW Capital未持有资本市场服务(CMS)牌照。业内指出,若家办仅管理自家资金,可在既有豁免条件下无需持牌;同时,13X属于税务激励而非金融监管牌照。

此外,媒体指陈志团队在新加坡设立多达十余家“管理咨询/控股”公司。报道称,在被制裁的17家新加坡注册实体中,有14家登记于同一地址2Jalan Kilang Barat(新加坡红山)办公楼,被外界视为“资金流转与代持节点”。

主要结构(功能)

  • DW Capital(家办主体;对外宣称受监管);

  • Skyline Investment Management(理财/借贷外壳,以车贷业务掩护资金流);

  • Warpcapital Yacht Management、Capital Zone Warehousing(以游艇与高端烈酒仓储实现资产转移)。

红山共用办公空间(8楼):14家壳公司注册于此,被认定为“洗钱活动节点”,配有雪茄吧、KTV与酒窖,“看似创业基地,实为金融掩体”。

第二,“家办三人组”:三名新加坡籍前台操盘手。

三人均于2025年10月14日被列入SDN List(资产冻结、美国人禁止交易)

  • 陈秀玲(Karen Chen Xiuling):DW Capital CFO,曾任淡马锡系上市公司17Live独立董事,被制裁后辞职;负责新加坡、毛里求斯、中国台湾的公司网络;

  • 杨新发(Alan Yeo Sin Huat):DW Capital CEO(自2022年),理财顾问出身,陈志“财富经理”。

  • 邓万宝纳比(Nigel Tang Wan Bao Nabil):负责游艇与仓储业务,被指以奢侈资产掩盖资金流。

第三,“洗白温床”:资产、社交与制度缺口。

豪宅与社交圈:2017~2022年陈志在新加坡购入豪宅与资产逾4,000万新元,包括乌节路Gramercy Park顶层公寓(约1,700万新元);Le Nouvel Ardmore奢华套房(约1,620万新元),该公寓被改造成带雪茄吧和KTV的私人俱乐部,用于洽谈生意。

他常乘坐黑色迈巴赫(车牌“5555”)出行,常在圣淘沙的53米游艇“NONNI II”上举办派对,与外交官和富豪频繁往来,DW Capital俨然成了“影子贵族俱乐部”。

资金流路径与制度漏洞:以“投资顾问/私募管理”名义开设账户,享受家办税惠与隐私保护,通过空壳公司循环流转,投入地产/游艇/加密货币等高价值载体。学者将其概括为,“借高信誉法域遮蔽赃款来源”的标准化套路。

第四,三条“洗白链”:声誉、机构与法律。

声誉背书:在新加坡注册Prince Foundation(太子基金会),以教育、医疗、“企业社会责任”名义(CSR项目)塑造“慈善”形象,稀释外界对洗钱/诈骗指控。

机构背书:南洋理工大学(NTU)曾于2022至2024年与太子集团旗下基金会合作短期教育与创业项目,现已终止;淡马锡子公司盛裕集团(Surbana Jurong)为太子集团子公司Canopy Sands的“瑞姆城”(Ream City,后更名“光之湾”)提供总体规划,合作于2022年结束;凯德投资旗下雅诗阁(The Ascott)曾在2024年与Canopy Sands签署两家酒店的管理协议,制裁公布后于2025年10月17日终止合同。

法律防火墙:新加坡律所Duane Morris&Selvam LLP曾代表太子集团发出律师函,以诽谤诉讼威胁媒体与学者,后确认终止代理。

撕开“家办天堂”的裂缝

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与英国外交部联合起诉并制裁柬埔寨太子集团及创办人陈志,新加坡当局随即介入调查,与国际执法机构展开合作。警方起初仅称“了解情况并与外国同行保持联系”,在美英公布制裁名单后正式立案。

10月30日,新加坡警察部队(SPF)宣布,对陈志网络发出禁止处置令,查封约1.5亿新元资产。金融管理局(MAS)表示,本地银行早在2024年已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并关闭相关账户,正与警方及国际监管机构合作审查涉案机构的合规状况。

多家美媒指出,这标志案件从“国际制裁”进入“本地执法阶段”,也让这座以“廉洁”著称的“金融中心”,面临被跨国诈骗集团“借壳洗白”的声誉风险。

美国文件还显示,陈志网络延伸至太平洋岛国帕劳、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等地。

太子集团能长期潜伏,家办新智点认为,源于新加坡家办制度的“监管真空”。

业内分析指出,陈志网络将新加坡作为“信誉法域”,以“单一家办”自我定位,并通过多家实体在同一地址注册,打造出“合法外衣”。与此同时,他们将反洗钱(Anti-Money Laundering)和客户尽职调查(Know Your Customer)的核心责任“前移”到银行端——银行依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第626号反洗钱通告和跨行信息共享平台“反洗钱协作与信息共享系统”(COSMIC)对账户与交易进行审核。而单一家办若仅管理家族自有资金,可按规定豁免申请资本市场服务牌照。

在外层结构上,再叠加“可变资本公司”、信托与离岸壳公司等多重载体。尽管可变资本公司需遵守新加坡金管局《可变资本公司反洗钱与反恐融资通告》,并委托合格金融机构执行尽调,但多层架构的叠加显著提高了“穿透实控人和资金来源”的难度,从而为“将赃款包装成跨境投资”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这种操作模式与多家媒体所披露的“利用新加坡塑造合法性”的说法相互印证。由此,一个原为财富治理设计的制度,被改造成“合法掩体”。太子集团正是利用这些漏洞,打造出一整套“合法外衣”:以家办为名享税惠、以豪宅和游艇漂白资产、通过慈善合作塑造形象,并借律师函压制媒体,以“责任、传承、可持续”叙事美化形象。

一位金融顾问指出:“越是被信任的市场,洗白越容易,因为没人怀疑。”

MAS其后声明,新加坡不会容忍利用家办制度进行非法活动,“金融诚信是国家立足的核心”。截至2025年,当地家办数量已突破2,000家,但太子集团案揭示——财富涌入的背后,也隐藏着监管与信任的“双重考验”。

“钟摆”将偏向何处?

太子集团案让全球重新审视:新加坡是否在“金融吸引力”与“风险防控”之间失衡。

家办新智点认为,作为亚洲最受信任的财富与家办中心,这座城市国家如今必须在“吸引优质资本”与“防范灰色资金”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就在案发前不久——9月29日,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Desmond Lee)在全球家办(GFO)峰会上提出,将加快家办审批、优化税惠与监管协作机制,以吸引更多高净值家族落户。官方希望以制度友好巩固新加坡“全球家办枢纽”地位。然而,太子集团案于10月爆发,使这项政策方向迅速面临现实考验。

事实上,新加坡的监管收紧早已启动。自2023年起,金融管理局(MAS)陆续推出单一家办(SFO)监管框架、修订13O/13U税收优惠条款、强化可变资本公司(VCC)反洗钱要求,并于2024年上线银行间信息共享平台COSMIC,识别跨行可疑客户与交易。

同一时期,ACRA升级实益所有人登记制度(RORC),要求企业在设立或变更后两日内更新实控人信息,压缩“壳化家办”的空间。

太子集团案已成为新加坡制度改革的“压力测试”。美国与英国指控陈志通过新加坡家办与壳公司漂白赃款,引发国际舆论质疑——这座“家办天堂”,是否正在成为跨境犯罪的避风港。

过去两年,新加坡已接连发生多起重大洗钱案件——包括“2023年新加坡30亿新元特大洗钱案”以及本次太子集团事件等。这些案均出现家办、离岸公司与奢侈资产(如豪宅、游艇、珠宝)被用作资金中转站的模式。

在吸引财富与防止滥用之间取得平衡,成为新加坡当前最棘手的课题:“收得太紧”,或将削弱对超高净值家族的吸引力,使资本流向迪拜、中国香港等竞争中心;“放得太松”,又可能被跨国犯罪集团利用,侵蚀金融信誉。

金管局正推行“差异化监管”——一方面提速审批三倍(从6个月缩短至约2个月),保留13X税惠与营商便利;另一方面强化资金来源核查、实控人穿透审查与独立托管要求,并计划建立家办监管数据平台,以追踪资金流向与风险账户。业内认为,新加坡正试图在“开放”与“防控”之间构建更精密的防火墙。

正如家办新智点此前在《中国富豪“撤离”新加坡,回流中国香港?》一文中指出:“随着监管趋严和声誉风险上升,一部分寻求匿名与低披露的资金正撤出,而真正追求长期传承与透明治理的家办选择留下。”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新加坡的家办生态正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筛选”。

此次,太子集团案再度提醒新加坡——衡量一个金融中心实力的标准,已不止于资本流量,更在于能否坚守诚信与透明的底线。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