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rDash(DASH.US)绩后股价大跳水:Q3利润逊色 巨额开支计划引发增长焦虑

智通财经
Nov 06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最大的外卖服务平台DoorDash(DASH.US)公布了营收、订单额超预期的第三季度财报,然而,由于运营成本持续攀升导致利润不及预期,以及投资者对其增加开支的谨慎态度,该公司股价盘后直线跳水。

财报显示,在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里,总订单价值增长25%,达到250亿美元,超过分析师平均预估的246亿美元。这一增长创下自2023年中期以来的最大涨幅,DoorDash将其归因于月活跃用户的“强劲增长”,目前,DoorDash通过旗下Wolt业务及近期收购的Deliveroo业务,已将业务拓展至全球40多个国家。营收同比增长27%至34.5亿美元,同样优于33.6亿美元的市场预期。

不过,DoorDash第三季度总成本与支出同比激增23%,从去年同期的26亿美元攀升至31.9亿美元。净利润虽然较去年同期的1.62亿美元(合每股38美分)显著提升至2.44亿美元(合每股55美分),但每股收益不及市场预期的69美分。

周三,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还表示,预计2026年对新产品的投入将比今年“再增加数亿美元”,同时还将投资于内部平台,以提升运营稳定性和产品开发速度。公司称,其中包括用于提高开发人员工作效率的AI工具。

“DoorDash的巨额支出计划引人关注,这是场风险博弈,”eMarketer分析师Zak Stambor评论道,“不过可能带来丰厚回报。”

周三美股盘后,DoorDash股价一度暴跌近20%。截至周三收盘,该股今年以来累计上涨42%。

本财报季至今,已有多家科技公司提出大幅增加支出的计划,但均引发了投资者的谨慎回应。Meta(META.US)在预警明年资本支出将“显著高于”2025年后,其股价次日暴跌,创下三年最大跌幅。

为解释增加开支的原因,DoorDash在财报声明中形象地比喻:“我们都希望孩子能不经投资就长大成人,或是一夜之间茁壮成长,但无论是生命成长还是企业经营,都不存在这样的捷径。”

DoorDash坦言短期内将面临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双重压力,但公司强劲的现金流使其有信心在增长领域加大投入,包括竞争激烈的杂货和零售配送领域。

过去一年,该公司进行了数十亿美元的收购狂潮,以拓展其国际业务及面向餐厅的企业服务。该公司于10月完成了对Deliveroo的收购,扩大了其在欧洲大陆的业务版图。此外,在斥资12亿美元收购SevenRooms之后,DoorDash还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新增了餐厅预订功能,并扩展了面向餐厅经营者的软件解决方案。

在另一业务线上,DoorDash一直投资于自动驾驶配送模式,包括推出内部开发的配送机器人,并与谷歌(GOOGL.US)旗下的Waymo合作,最终实现无人驾驶配送服务。

DoorDash表示:“虽然我们预计,随着全球业务规模扩大,长期将实现成本优化,但我们相信,在Deliveroo业务上创造长期回报的最大机遇,在于对人才和产品的投入,从而为消费者、商户和配送员创造更佳体验。”

展望未来,公司在将Deliveroo的业绩纳入报表后,预计增长势头将持续。第四季度总订单价值预计将在289亿至295亿美元之间;经调整的EBITDA预计将在7.1亿至8.1亿美元之间。公司表示,该盈利指引包括Deliveroo约4500万美元的贡献,预计到2026年,Deliveroo将为经调整利润增加约2亿美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