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引流,现场压价……爱回收创始人开号半年,评论区沦陷了 | BUG

新浪财经
Nov 12

  文 |《BUG》栏目 张奥

  当你在抖音快手刷短视频时,时常会刷到转转、爱回收等广告。它们海量广告投放,确实招揽了不少生意。

  在近期,爱回收再次因“压价”引发大量质疑。在社交媒体上,线上高估值,线下找茬压价等案例屡见不鲜。对于该情况,《BUG》栏目随机探访了爱回收线下回收点,就实际操作来看,线上线下的“骚操作”确实存在。多位前来卖手机的顾客均被告知手机存在‘内屏损伤’‘划痕’等问题,最终均以低于线上估价的价格成交。例如现场一名消费者的手机,在线上评估系统的估价为5060元,线下被告知“划痕”等理由,最终以约4500元成交。另有网友称,线上估价2560元的手机,线下报价骤降至1300元,降幅达到近50%。

  “根本看不见划痕啊!”消费者们提出了多种质疑,而工作人员的解释轻描淡写:“你看和我看,两个标准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在今年5月开通了个人视频号,以此提高爱回收的影响力。半年时间以来,他的评论区更像是大型投诉现场,既有批评拍机堂不专业、压价的卖方,也有从平台买到质量差手机的买方,更有疑似员工直接点名管理层频频罚款且无明细等。其中,有消费者在爱回收购买1.6万元手机,最终被系统收取了16万元并晒出付款截图。对此,陈雪峰还回应道:“非常抱歉,我们内查整改。”

  线上估高价引流,线下“找茬”压价?

  “一会说有划痕,一会说有黑斑,但我再怎么看也看不到他口中的瑕疵,最后说电源键有一个我根本看不到的反光点。”近期,爱回收因“压价”而引发质疑。

  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表示,准备置换手机,旧款被保护得很好却还是被挑出瑕疵压价,“店员说如果不扣580元就让我退货,补贴也无法享受了。”

  类似的情况却并非个例。有网友指出,爱回收压价严重,“一处非常小的白点,扣700多元”“与优惠券一起折合2160元,质检后却压价至1248元,相差912元。”

  更极端的案例中,有网友表示,一台国行iPhone 13 Pro Max手机原本在“爱回收”小程序与App上显示的预估报价为2560元。可没想到的是,现场检测流程持续了近一小时,最终报价却骤降至1300元。

  《BUG》栏目随机探访了爱回收线下回收点,并与工作人员及其他回收者进行访谈后发现,就实际操作来看,意向卖家在线上估价往往较高,到店后工作人员便以各种问题降低产品回收价,致实际成交价较线上估价往往有较大差距。

  以手机为例,“内屏损伤”是其压价的常见理由之一。原本线上估值210元的一加手机,经过检测变成了150元,差值达28.57%。同时,线上估值超过800元的小米13手机,经检测后报价为650元,差值达18.75%。

  据爱回收App中提到的屏幕损伤自测方法,在白色显示界面下,屏幕显示有重影或有黄色蓝色等斑块,是受到物理损伤挤压后导致的不可逆的液晶损坏。若以此来自测,该手机未出现类似情况,但线下仍被断定为屏幕损坏,仅以七成新回收。

  除此之外,“划痕”也是压价的另一个常见理由。在某爱回收现场,有消费者送来了一台白色的iPhone 16 Pro Max,该手机自测为九九新,同时也向《BUG》栏目展示手机的外观等。但工作人员检测后,以手机按键存在轻微划痕和氧化点为由进行压价,原本估价5060元的手机,最终以约4500元成交。但实际上,所谓划痕用肉眼很难看见,“您自己看,和我们看,两个标准不一样”该工作人员如是说。

  当被问及如果想通过爱回收平台回购该款手机时,工作人员表示至少要加价1000元。同期被收回的另一款三星折叠屏则需在回收价基础上加价1300元。

  在爱回收的商业模式中,C端用户的信任始终是最关键的一环,但如今,这一环节正成为短板。

  《BUG》栏目注意到,大部分网友吐槽的情况是——爱回收线上线下估价系统的不一致。在线上,爱回收估价环节仅需勾选少数模糊项,而线下检测除了对外观评判标准不同外,还涉及机内检测,用户很难对照,双方信息并不对称。

  截至目前,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包含搜索词“爱回收”的投诉高达20347条,其中大部分投诉内容涉及恶意压价,还有售后服务拖延、二手产品质量差等问题。某种程度上,爱回收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维系好用户体验,保证用户能继续留存。

  创始人曾大笔套现,个人评论区被吐槽淹没

  实际上,在多年的二手市场发展中,爱回收曾一度领先行业。然而,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涌现和生态闭环的逐渐形成,爱回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最直接的压力是来自其他平台的蚕食。例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自行在二手交易平台挂单售卖商品,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对话,省去了回收时的压价及回收后的加价。

  据爱回收官网,目前旗下业务线包括C2B业务“爱回收”、B2B业务“拍机堂”、B2C业务“拍拍”等。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生实现营收49.9亿元,同比增长32.2%,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50.5亿至51.5亿元人民币。

  在此之前,万物新生曾多年亏损,7年间累计亏损超40亿元,其中2022年亏损更高达24.68亿元,可谓是在“烧钱”中不断成长起来。一直到去年年报,爱回收仍然微亏0.08亿元。

  不过,虽然连续亏损,却并不妨碍万物新生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陈雪峰的大手笔套现。早在上市前夕,陈雪峰先后两次减持共计199万股,另一创始人孙文俊也卖出了约60万股,根据价值换算这两次减持总计可获得约3000万美金。截至最新一年财报披露,陈雪峰共持有总股本172.79万股,而孙文俊已退出“实益持股名单”。

  同时,为了打造个人IP,陈雪峰在今年5月还开通了个人视频号,并相继推出了“百亿CEO”“CEO下班”“全国巡查”等多个系列,以期提高爱回收的影响力。与期待相反的是,评论区更像是一个大型投诉现场。

  有网友直接表示,“回收价格不行,跟同类竞品价格相差1000多”。还有网友称,“多关照下一线员工,给其缴纳社保,而不是劳务派遣公司缴纳,少点收割”“好好当老板,别当演员”。

  更有网友表示,爱回收还出现了产品标价1.6万,要求付款16万的情况。该网友解释,自己买了标价为1.6万元的手机,支付后发现爱回收居然收走了16万,并晒出付款截图,“这种失误在爱回收这种上市公司不应该出现吧”。对此,爱回收CEO陈雪峰回应道:“非常抱歉,我们内查整改。”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认为,线上高估、线下压价,这种引流意义过于明显的打法,最终货价难免被压制,其原因固然有线上估价“打眼”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由于产业链拉长、线下渠道日常成本和当地人工成本等叠加后,不得不“中间商赚差价”来维持平衡。

  他进一步表示,爱回收的扭亏与国家政策红利密切相关。2025年上半年,国家密集出台“以旧换新”“数码焕新计划”等支持措施,地方政府也相继发放针对手机、家电的补贴券。这直接推高了消费者的回收与换购意愿,为爱回收等平台带来了短期交易高峰。但换角度而言,如果补贴退坡以及市场行情变化,消费者回收热度可能逐渐降温,回收货量和单均利润也会随之缩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屠欣怡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