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谁主导了尿素十六年的牛熊周期?

市场资讯
Nov 12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油市小蓝莓

  观点小结

  尿素由能源而来,主要的去向则是农业。通过对近十几年尿素的行情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虽然尿素是农资,但大周期的价格波动基本与能源一致,同时尿素自身的产能周期、政策周期和需求周期共同影响了尿素供需情况的变化。当前国内煤炭供给政策转紧,尿素生产成本推高,但国际天然气价格相对平稳,国际价格虽然依旧偏高,出口利润缺乏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另一方面,国内需求增长平稳,而尿素产能扩张周期仍在持续,后续能源价格变化趋势和尿素产能投放节奏将会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图1:尿素长周期现货价格与煤炭价格对比(元/吨)

  2009年11月-2012年6月,上涨阶段;2012年6月-2016年10月,下跌阶段;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上涨阶段;2018年10月-2020年7月,下跌阶段;2020年7月-2022年6月,上涨阶段;2022年6月-至今下跌阶段。

  表1:尿素历年产量、出口量、表需量与价格变化

  1  2009年11月-2012年6月

  本次尿素价格从1600元/吨上涨至2400元/吨,此轮上涨的启动与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宽松的货币政策高度相关,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回升,尤其是煤炭价格的上涨推动尿素成本快速上移,同时由于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旺盛的出口及尿素出口关税的大幅下调推动尿素供需形势由宽松转向紧张。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外贸出口骤降,经济增速快速下滑,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宣布实施十项扩大内需措施,总投资规模达四万亿元,执行期至2010年底。美联储2009年3月开始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政府支持企业债券和国债,旨在为稳定住房市场并注入流动性。全球流动性宽松驱动下,2009年5月,PMI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等关键指标均保持在50%的荣枯线以上,我国GDP增长率也再度回升至9%以上,显示出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到2009年8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等均达到2008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经济回升趋势进一步巩固。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升,2010年8月,煤炭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其中煤炭受年初极端低温和二季度西南干旱叠加工业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均价较2009年上涨24%。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尿素的限价政策令尿素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严重倒挂。2009年1月,国家正式取消了自2004年起实施的尿素出厂限价政策(原限价为1500元/吨,最高上浮15%),标志着尿素价格全面市场化。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放开化肥经营限制,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化肥流通,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尿素成本在煤炭的顶托下上行。

  图2:2009年-2012年尿素与煤炭价格对比(元/吨)

  2009年-2011年,全国尿素新增产能不断释放,产量由2009年的5545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661万吨,尿素国内供需虽然总体宽松,但出口需求出现异常增长。2010年上半年全球极端天气的严重影响下,俄罗斯当年小麦产量仅6300万吨,较2009年减少3400万吨,8月份俄罗斯停止出口小麦,欧洲小麦价格上涨80%。国际尿素价格在大宗商品整体上涨的氛围不断走强。2008年11月14日开始,尿素出口的淡季关税由185%大幅下调至出口价格不高于基准价格按10%征收关税,出口价格高于基准价格的较10%稍有提升,2009年和2010年,尿素出口的旺季关税向下调整至110%,淡季关税则进一步下调,国内企业出口积极性大幅提高,东南亚等国对中国进口需求增幅明显,带动尿素价格从2010年底开始加速上涨。

  2  2012年6月-2016年10月

  本轮尿素价格由2300元/吨下探至1200元/吨,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煤炭等能源价格下行领先于尿素价格的走弱。全球贸易需求减少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造成煤炭需求大幅减少,煤炭和尿素产能均长期存在落后产能退出缓慢的现象,供需偏过剩令尿素价格不断承压。

  2012年,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元区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美国、日本经济增速较低,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危险。欧盟对华进口需求下降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欧盟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中国制造业PMI整体增速放缓,均值为50.7%,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仅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年均值,为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以来的次低点。‌

  2012-2015年,中国GDP增速从7.9%逐步放缓至6.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疲软,煤炭落后产能退出缓慢,产能逐渐进入过剩状态,煤价一度下探至低于开采成本。伴随着煤价走低、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下降,国内新增低成本产能投产,2013年尿素产量达到7197万吨,较2011年增长24.6%,价格快速下滑,2015-2016年尿素产量虽略有下滑,国内出口政策趋于宽松,出口量大幅增长,但日产量长期维持在20万吨以上,供给偏向宽松的情况下,价格仍持续走低。由于价格一路下行,冬储的价格往往高于旺季,由于企业担心亏损,冬储不积极,原本的需求高峰也不复存在。2016年上半年的尿素旺季,尿素价格却一路下跌,因此不少成本较高的尿素企业陷入亏损,开工率低于6成,尿素产量逐渐走低。

  3  2016年11月-2018年10月

  本轮尿素价格从1200元/吨反弹至2000元/吨以上,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落后产能出清是本轮尿素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

  2016-2018年,世界经济仍复苏乏力,增长动力较弱;中国经济则开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16年,中国开展供给侧改革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供给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革重点聚焦在产能过剩的领域,尤其是钢铁和煤炭行业,国务院提出用3-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全国关闭中小煤矿数量显著增加,通过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限产政策,煤炭产量大幅下降,2016年8月,全国原煤库存同比下降12.2%,煤炭价格触底回升。‌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尿素纳入供给侧改革范围,严控新增产能,研究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市场空间。2017年前10个月,全国尿素产量下降12.6%,是降幅最大的化肥品种。印度招标在下半年连续进行,为淡季尿素的价格提供了有利支撑。2018年,全国尿素产量5005万吨,较2015年的6861万吨下降27%,低效产能出清后,生产端恶性竞争的现象基本消除,前两年的亏损使得一部分产能已经无法恢复,全年开工率高的时候也仅有60%多。同时,环保力度加大使得一些工厂需要停工进行生产线改造,尿素的产量因此受限。

  图3:尿素年产能(万吨)与价格(元/吨)

  2018年,尿素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主要原因有:1.继续淘汰落后产能;2.环保严格,企业开工率下降;3.天然气为保障居民用电,冬季气头装置停车。4.液氨、甲醇价格上涨较多,导致企业转而去生产液氨和甲醇等产品。

  2019年在环保限产趋弱,尿素生产企业利润不错的情况下,尿素产量稳步增长,尿素价格转而下降。

  4  2018年11月-2020年6月

  本轮尿素价格从2090元/吨下探至1600元/吨。全球能源和中国煤炭价格疲软,尿素成本端下移,但由于天然气价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国内煤炭价格的下跌幅度,国际尿素价格承压而降,出口利润大幅减少导致出口数量锐减,推动此轮尿素价格下行。

  图4:国际天然气(便士/色姆)与煤炭价格(美元/吨)

  2016-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摩擦和地缘局势紧张,中国外贸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国内制造业需求乏力,煤炭价格中枢缓慢下移,尿素开工率持续偏高,产量持续缓慢增长,同时国际能源价格疲软,天然气价格一路下行,经历了从缓慢下跌到暴跌的过程,2020年初疫情的爆发进一步降低了天然气的需求,价格较2018年的高点下降超过87%,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下滑,出口利润锐减的情况下,即使出口政策偏向宽松,但出口数量仍明显偏低。

  图5:尿素月度出口数量(万吨)

  5  2020年7月-2022年6月

  本轮尿素价格从1570元/吨上涨至3200元/吨,能源危机是本轮尿素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由于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异常天气对能源需求的波动影响大幅增加,同时,地缘局势紧张对全球化肥、粮食贸易流向的冲击加剧了尿素结构性的短缺。

  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的快速蔓延,中国制造业生产修复相对较快,出口显著优于其他制造业国家,2021年出口额21.73万亿元,增长21.2%。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手机、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2.9%、9.3%和104.6%。出口大幅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用电需求,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7.1%。电煤需求因此大幅增长,而煤炭供给增幅未能跟上,欧洲因异常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影响,对煤炭的需求同样大幅增长,推升国际煤价居高不下,中国煤炭进口同样受到较大影响。煤炭价格大幅走强,动力煤焦煤价格均创历史新高,现货最高点较年初上涨幅度超过300%。尿素成本大幅上涨,带动尿素价格触底回升,快速上涨突破历史新高。

  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导致世界粮食价格大幅飙升,其中玉米价格自2020年5月的低点涨幅超过30%;全球物流受阻,多个国家为了保住国内粮食供应限制出口。局部性、暂时性供应短缺叠加粮食价格飙升引发食品通胀,导致粮食可获性进一步下降,特别是粮食净进口经济困难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与此同时,拉尼娜现象引发持续干旱和高温,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主要产粮国减产明显。地区冲突不断,驱动粮食供应紧张,俄乌在全球粮食出口中占比较大,其中,小麦占比33%,大麦占比27%,玉米占比17%。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第二大钾肥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国,两国冲突使得粮食和化肥的出口均受到较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

  图6:尿素与玉米价格对比(元/吨)

  2022年开始,煤炭保供政策实施的效果开始显现,煤炭价格震荡回落,失去成本支撑的尿素也开始震荡下行。

  6  2022年7月-至今

  2022年开始,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保障煤炭供应,新增产能陆续批复,原煤产量增幅达到10.5%,煤炭价格开始回落以后,尿素成本缓慢降低,价格中枢随之下移。

  2016-2020年,尿素行业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了以固定床为主的落后产能,尿素的产能一度下降至7000万吨左右,自2021年末开始,置换落后产能的新型煤气化工艺装置陆续投产,至2025年10月,产能较低谷增加了近1000万吨,同时由于煤价下行,尿素生产利润较好,尤其是新型煤气化工艺的利润在化工品中相对较高,企业一直维持较高的开工率,产量也由2021年的5370万吨增加到了2025年的7120万吨,增幅达到32%。

  图7:2016年-2025年尿素产能变化(万吨)

  不过由于国际尿素价格仍持续偏高,出口需求始终成为左右国内尿素供需平衡的关键因素。2021年10月,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尿素法检政策开始正式实施,由检验的时长间接限制了尿素的出口数量,国内保供稳价效果显著,尿素出口量从2021年的529万吨下降至2024年的仅24万吨。法检政策每一次间歇性的松动都带来尿素价格的快速冲高,有关出口的传言,成为影响尿素市场的重要消息。2025年,尿素价格已经较高点大幅回落,法检政策再度放松,但对出口的流向、价格、额度作出了更精细化的管理,出口放松的消息虽仍对市场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但效果较以往已大打折扣。

  自2025年第二季度起,煤炭供需格局发生改变,煤炭价格周期性底部确认。供给端政策由保供稳价转为稳价托底,安全生产巡查的力度和频率加强,环境保护督察更为严格,煤炭开工率明显下滑,叠加主产区降水影响生产和南方夏季高温长时间持续,煤炭产量近期同比明显下滑,价格随之明显反弹。截至2025年11月7日,秦港5500K动力末煤平仓价已涨至817元/吨,较年中低点610元/吨已大幅上涨33.9%。尿素固定床工艺现金流成本也相应的由1356元/吨上涨至1439元/吨,涨幅达到6.1%,尿素气流床工艺现金流则由1156元/吨上涨至1333元/吨,涨幅达到15.3%。

  7  结论与展望

  从需求方面来看,尿素属于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从生产端来看,尿素则属于能源化工品。通过对尿素长周期历史行情的回顾,我们发现能源价格是影响尿素大周期价格变动的最重要因素。国内煤炭价格锚定国内尿素生产成本,国际尿素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天然气价格深度绑定。国内煤炭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周期存在一定的不同步现象,叠加国内外尿素产能变化,尿素出口需求同样对国内尿素价格形成较大的影响。

  近期煤炭供需格局发生改变,煤炭价格周期性底部确认。供给端政策收紧,煤炭产量近期同比明显下滑。需求端则由于制造业需求较好而仍维持一定增量。国内尿素生产成本受到煤价的顶托,给部分尿素生产企业带来压力。国际端天然气则相对平稳,涨幅有限,因此国际尿素价格虽然仍居高不下,但缺乏进一步冲高的动力。目前煤炭的需求格局已经发生较大变化,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火力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已经从2023年约70%下降至2025年的约64%,一方面用电需求量增长对火电需求的压力大为减轻;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发电量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全球暖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具备增多的趋势,若其对新能源发电量的影响较大带来意外的火电需求大幅增长,则存在继续推升尿素生产成本的可能性。

  较高的出口利润之下,出口动力仍然十分强劲,2025年4月底以来的数次出口配额批复对尿素市场的扰动十分明显。但此轮尿素出口政策的相对放宽与2023年以前有着较大的区别,不仅将出口配额按照事先考虑的额度分配各各个企业(部分成本较高的气头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倾斜),同时还对出口价格和出口流向作出一定的限制。尿素出口政策的调整往往是尿素供需形势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在当前尿素价格已经处于历史地位的情况来看,未来尿素出口政策或仍将维持有限度的放开。

  尿素产能仍处于2021年以来的扩张周期以内,尿素行业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了较多以固定床为主的落后产能,尿素新型煤气化工艺装置产能陆续释放,同时由于煤价见顶回落,尿素生产利润较好,尤其是新型煤气化工艺的利润在化工品中相对较高,企业一直维持较高的开工率,产量增幅明显大于产能提升幅度。

  2026年-2028年,现有约1000余万吨的尿素固定床工艺的落后产能将逐步出清,规划的新增产能将达到约2200万吨,净新增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新增工艺主要集中在新疆、华北的新型煤气化工艺,平均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移,但近期也有部分规划新增产能取消建设,需要持续关注产能建设情况。

  图8:2025年-2028年尿素预计新增年产能(万吨)

  作者:康健

  从业资格证号:F03088041

  交易咨询证号:Z0019583

  联系方式:kangjian@zjtfqh.com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著作权属于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翻版、复制或传播此报告的全部或部分材料、内容。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基于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仅反映本报告作者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但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且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不保证这些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信息以及所表达意见,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者根据本报告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及本报告作者无关。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铁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