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举办之际,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揭晓。江苏省张家港市共获五项荣誉: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张家港市老年体育大学、永卓控股有限公司获评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周颖、刘欣石获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此外,射击运动员盛李豪获2021—2024年度全国体育系统先进个人。
近年来,张家港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体育让城市更时尚”的定位,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龄共享的良好局面。
完善组织网络,夯实群众体育根基。张家港市将全民健身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张家港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起“1个市体育总会+45个市级体育协会+115个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组织网络。各区镇均设立文体中心,实现全民健身工作“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员参与”。在设施建设方面,张家港市扎实推进“城区5分钟、中心镇区10分钟健身圈”,推动健身步道全域贯通,已建成大型体育场馆22个、体育公园20个、全民健身站点1050个、健身步道664条,总长度1071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5.72平方米。该市通过“一场两门、早晚两开”和“五彩门”智能管理系统,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图为“我们的节日•端午”2025年张家港市龙舟锦标赛丰富赛事供给,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张家港市持续打造“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创新”的群众体育赛事体系,每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超过1500场,参与市民超过60万人次。目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58.6%,有组织体育人口占比达六分之一,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县域前列。“3+2”“3万4千5百”“活力四季”“骑遇小美好”等品牌活动深入人心,形成“跟着赛事去旅行”的体育消费新风尚。长三角一体化全民健身示范区联盟、长江文化节体育专场等平台,进一步拓展了体育融合发展的空间。
注重体教融合,培育体育后备人才。张家港市坚持为国育才,持续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体教融合,落实江苏省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打造射击、举重、足球、网球等多个特色学校,构建“幼儿园—高中”贯通式体育人才培养通道。年均举办青少年赛事活动超2000场,吸引超20万人次参与。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中国网球学院张家港分院高水平运行,成立“盛李豪公益体育发展专项基金”,建成盛李豪射击馆,有效激发青少年参与热情。近年来,张家港市累计向国家队、国家集训队、省级训练单位输送体育健儿171名,在省级以上赛事中收获137金83银74铜,盛李豪、袁琦琦等运动员在国际赛场屡创佳绩。
创新老年体育,打造特色服务模式。作为全国首家县级老年体育大学,张家港市老年体育大学自2020年6月建成以来,以“2343”组织架构为基础,设立三大分校,开设60余门课程,累计培训学员近5万人次。学校依托专业师资和智慧健身平台,推动教学、赛事、服务一体化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老年体育工作的示范标杆。通过改造老旧场馆、建设初心广场等方式,打造适老友好的体育健康生活圈,每年组织各类老年体育赛事超百场,参与近万人次,推动老年人实现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
图为2025年张家港市中老年人广场舞比赛引导企业参与,凝聚体育发展合力。企业成为张家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永卓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体育协会,组建13个体育俱乐部,会员超过1300人。公司累计投入近亿元,建成永联文体馆等一批现代化体育设施,年服务超过42万人次。通过设立体育专项基金、开发“健身管家”小程序、推行健身积分兑换等方式,构建起“组织—设施—机制”三位一体的企业体育支持模式。此外,张家港城市体育发展基金会、盛李豪公益体育发展专项基金等平台,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公益,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
从全民健身的民生温度,到竞技体育的荣耀高度,再到产业发展的经济厚度,张家港以系统思维和扎实行动,构建起一条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龄共享的体育发展之路,展现出县域在推动群众体育事业上的前景与潜力。(毛昕桐)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