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抠书记”韩国华:带领村集体增收200万元

辽沈晚报
Nov 14

韩国华向记者展示义和村维纳斯苹果

义和村村民正在分拣苹果。

住20元旅馆跑销路,从绒山羊养殖户到“抠门”女支书 ,这位“勒紧裤腰带”抓生产的“小抠书记”四年间流转土地近300亩,建大棚、栽果树——义和村带头人韩国华用实干兑现承诺,让曾经发展艰难的村落蜕变成产业兴旺的致富村。如今,村里集体产业年入可观,累计增收超200万元,6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产业破局:300亩地种“黄金果”

盖州市卧龙泉镇义和村的发展之路一直很难。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要么外出务工,要么守着几亩薄田过活。回忆起刚上任时的场景,韩国华感慨万千。彼时的她还是村里一名绒山羊养殖户,对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一窍不通,但看着村民期盼的眼神,这位有着朴素情怀的带头人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义和村富起来,让村民的腰杆硬起来!”

要致富,先找路。韩国华深知,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她走遍了义和村的每一寸土地,结合村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以及闲置土地较多的实际情况,果断提出“以发展集体产业带动村民庭院经济”的发展思路,确定了种植果树、建设反季大棚的产业方向。这一想法在当时却遭到了不少村民的质疑:“咱村从来没种过这么多果树,万一赔了咋办?”“流转土地要花钱,建大棚要投资,钱从哪儿来?”

面对质疑和困难,韩国华没有退缩。为了整合土地资源,她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向村民讲政策、算收益,承诺保障土地流转收益,同时优先吸纳村民到集体产业就业。“土地流转后,大家不仅能拿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真诚的沟通换来了村民的信任,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资金难题是更大的“拦路虎”。为了筹集产业发展资金,韩国华跑遍了各大银行申请贷款,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自掏腰包垫付前期费用。

“那时候真是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把能借的人都借遍了,就怕这个项目黄了。”韩国华说,“当时我就想既然大伙信任我,就是再难我也要把果树管理好,把村里集体经济做起来,对得起村民们的信任。”

为了省钱,韩国华啥事都是亲力亲为,起早贪黑,跟村民干在一起,她给自己算的都是义工。“我自己家也没这样,就是为了集体经济能走下去,每一步都精打细算,花一分钱我都得考虑考虑这个钱应不应该花,村民们就给我起个名叫‘韩小抠’,说你怎么这么抠。”韩国华说。

在她的努力下,资金难题逐步化解,义和村经济联合社以集体资产运营和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流转近300亩土地打造大红袍李子产业园。3万株优质果树陆续栽种到位,其中包括6000余棵维纳斯黄金苹果树、800余棵月冠、2000余棵鸡心果;配套建设4座共15亩大棚,发展反季山野菜种植;1座恒温库同步建成,为农产品储存保鲜提供了保障。更依托林下空间开展立体种植,延伸产业链至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领域,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产业发展,技术是关键。对于毫无水果种植经验的韩国华来说,技术攻关是一道必须跨越的坎。她特意邀请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来村里授课,从果树栽种、施肥、修剪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自己更是化身“学徒”,每天跟着专家学习,记笔记、问难题,不放过任何细节。为了提升苹果品质,她坚持绿色种植理念,“水果从不打农药,果园也不用除草剂,杂草都是农户人工清除,肥料用的都是肉骨粉、羊粪等天然有机肥”。

“没有销路?那就自己打开市场”

为了打开销路,韩国华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2022年,大红袍李子首次结果,几万斤水果却面临“没销路、没客户”的困境。情急之下,她带着两名村民前往沈阳八家子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摆摊售卖。为了省钱,三人挤在20元一晚的小旅馆里,这一住就是三年。“那时候天不亮就去市场占摊位,天黑才回来,饭都舍不得吃好的,就想着能多卖几斤果子,能为村里多赚点钱。”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日子,韩国华眼眶泛红。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坚守让义和村的水果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户,如今再也不用摆摊售卖,李子一成熟就有收购商主动上门收购。

线上销售成为拓宽销路的新渠道。去年,村里开通了网店,今年刚结果就有收购商通过线上渠道联系到村里,直接到果园采购。“下一步,我们会考虑专注做短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宣传义和村的水果,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优质农产品。”韩国华对线上销售充满期待。

如今,义和村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日益凸显。2025年,大棚收入26万余元,陆地大红袍李子收入23万元,鸡心果、烟富等水果收入20万余元,维纳斯黄金苹果预估收入可观,全年苹果园产值将达到100万余元;恒温库收益1.5万元。集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为60多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集体产业收入累计超过200万元。

这份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村里人基本实现就业,不少老人也能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每年秋冬季节农闲,我和老伴在家也没什么事,就来果园摘果装箱,一天干6个小时,一个小时赚12元,还管中午饭,工作不累,每年能多不少收入。”村民张大姐笑着说。

据了解,村民原来的家庭年收入约2.5万元,现在通过在集体产业就业,家庭年收入能达到4.5万元。“冬天农闲,我们都鼓励村民来果园赚钱,让大家一年四季都有收入。”韩国华说。

在韩国华的带领下,义和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宽阔整洁,庭院错落有致,曾经满是泥泞的村落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让韩国华倍感温暖的是,今年夏天,大红袍李子丰收季时,连续七天降雨,为了保证水果及时上市,40多位村民主动冒着雨和她一起摘果装车,毫无怨言。“看到大家这么齐心协力,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她用四年扛起全村人的希望

对于未来,韩国华有着清晰而坚定的规划。在产业升级上,她计划打造义和村自有品牌,聚焦高端品质的维纳斯黄金苹果,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业态拓展上,打算盘活村民闲置房屋,打造民宿度假村,开发亲子采摘、田园观光等项目,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在人才培育上,她希望通过日益兴旺的产业,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针对其产业升级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盖州市税务局开通“涉农服务”绿色通道,开展“田间式”政策宣传,组织税务干部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产业经营状况,推进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费政策落实;同时,针对产业链延伸后,合规经营及合规纳税等方面的新需求,提前进行政策辅导和引导,解答农户涉税费疑难问题。

从养绒山羊的养殖户到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韩国华用四年时间,以脚踏实地的实干、公而忘私的奉献,彻底改变了义和村的落后面貌。她每天在果园里走2万多步,除夕夜也要到果园查看果树长势;她为了推销水果,在20元一晚的小旅馆里坚守三年;她心系每一位村民,把大家的冷暖放在心上,用双肩扛起了一村人的希望。

如今的义和村,产业有支撑、增收有保障、治理有成效,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韩国华握着刚装箱的苹果,语气朴实又坚定:“往后就盯着三件事——把咱的水果品牌做响,把农旅融合的路子走通,再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要跟着大伙儿踏踏实实地干,义和村的果子会更俏,日子会更甜,这就是我最盼着的事儿。”

本报记者 高鸽 何金池 文并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