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黄河新闻网
Nov 16

从传统产业焕新到新兴产业崛起,从数字赋能到绿色转型——

山西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宝武太钢集团精密带钢公司车间内整装待发的“手撕钢”产品。王旭宏摄

表里山河万象新。

2021年至今,时间的脚步走过又一个5年,岁月镌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奋斗足迹。2021年,我省出台“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实施培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构建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构建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5年来,一场由科技创新引领的“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绿色转型成色更足……当决胜“十四五”的冲锋号吹响,一项项激动人心的成就昭示着,三晋大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传统产业焕新:从乌金到“高端精品”

工业是实体经济主体。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我省深知,转型不是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让“老产业”迸发“新活力”。5年来,全省上下以技术革新为手段,在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领域实现从“粗加工”到“高精尖”的蜕变。

近日,记者走进潞安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的中控室看到,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项生产数据,煤炭经过多道精密工序,转化为透明的CTL全合成基础油。“2024年我们转化煤炭约452万吨,高端化工产品年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过去按吨卖的煤炭,现在部分产品能按克计价。”该项目负责人指着屏幕上的产品清单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我省已累计建成300座智能化煤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从2020年的68%提升至如今的83%,井下“无人开采、有人巡视”的场景已成为常态,彻底改变了传统采煤面貌。

钢铁、焦化等行业同样在升级浪潮中焕发新生。宝武太钢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厚度仅0.015毫米的高温超导基材用精密箔材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钢”,它能被轻松撕成条状,却能承受超导领域的极端环境,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在山西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氢基直接还原车间里,全国首套以煤层气为原料的氢基直接还原试验设施正将铁矿石转化为高纯铁水,实现了从“建筑用钢”向“装备用钢”的跨越。

传统产业正以“产业精品”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新兴产业崛起:集群发展构筑新增长极

传统产业的稳固根基,为新兴产业的破土而出提供了肥沃土壤。“十四五”期间,我省打破“一煤独大”的路径依赖,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作为转型新引擎,通过集群化发展,让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逐步成型。

今年5月16日,泰山玻璃纤维(太原)有限公司的厂区内,随着一声“点火”指令,年产3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项目2号生产线的窑炉燃起熊熊火焰。银白色的玻璃液在拉丝机上被拉成细如发丝的纤维,再经过缠绕、切割,变成一卷卷高性能玻璃纤维产品。该项目技术总监表示,这条生产线采用全球领先的拉丝智能制造技术,自动化率达95%以上,为我省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补上了关键的一环。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样势头迅猛。2024年开工建设的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如今已是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而在长治高新区山西特瓦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流水线正将磷酸锰铁锂原料加工成正极材料。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55%。2024年,我省绿电外送75.38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参与绿电交易的企业从2021年的1家增至143家,绿色能源正成为我省对外输出的“新名片”。今年上半年,我省达成省间绿电交易电量97.8亿千瓦时,较2024年增长31.12%,为全国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山西能量”。

数字化转型提速:“智改数转”激活发展动能

如果说新兴产业是山西工业的“未来之星”,那么数字化转型就是点亮未来的“关键钥匙”。“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智能化改造作为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抓手,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推动工业生产从“人工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10月27日,第三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现场发布的一组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拨付超5亿元专项资金,撬动社会投资突破100亿元,构建起覆盖“基础—先进—卓越”的智能工厂矩阵,培育出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76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82家基础级智能工厂。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传统车间向智能工厂的华丽转身。

在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搭建的矿山云图智能决策大数据平台上,通过智能化“大脑”控制放煤煤质,原煤变精煤的转化效率提升了15%,人力成本降低了30%。

现如今,5G信号已经覆盖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每个角落,3000余台设备的数据通过5G专网实现毫秒级传输。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过去设备出故障要靠人工排查,现在系统能提前预警,生产故障率下降50%,人均产量提升30%。

数字化核心指标的大幅跃升,印证了我省“智改数转”的显著成效。2024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59.3,较2023年提升3.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8.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6%,通过升级版贯标评定企业数量达1714户,排名全国第6位,“智改数转”已成为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绿色转型深化:低碳发展绘就生态底色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全省上下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色低碳作为工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

5年来,全省建成55个绿色开采试点示范煤矿,120座煤矿采用无煤柱开采等先进技术,从源头减少生态影响。同时,建成9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绿色园区,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绿色已成为山西工业的“新颜值”。

氢能产业的加速布局,更为我省工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目前,全省首台碱性水电解槽“晋华槽”已下线,建成23座加氢站,1100余辆氢能车实现中远距离纯商业运营,年产能达4万吨高纯氢,构建起绿色氢基能源全链条体系。

政策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为我省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我省出台的《山西省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将与清华大学共建清洁能源研究院,建成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攻克全钒液流电池智能化生产等关键技术,让绿色转型既有政策护航,又有技术支撑。

唯敢闯者御风,唯开拓者弄潮。“十四五”收官在即,山西工业经济已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深刻转变。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8.78%,形成了40个大类、172个中类、403个小类的完备工业体系。从传统产业焕新到新兴产业崛起,从数字赋能到绿色转型,我省正以坚定的转型决心、务实的改革举措,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十五五”时期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王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