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关中白菜心”:沃野之上,咸阳乡村焕发出强劲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Nov 16

新华财经西安11月16日电(记者梁东 吕光一 蔡博腾)作为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重要农业区,咸阳市地平土肥、物产丰饶,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如今,这片沃土不仅是我国地理版图上的核心区域,更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疾驰争先。通过做强特色农业、链式发展产业集群、深化“产业+文旅”融合,“关中白菜心”不仅成色愈发醇厚,更让乡村焕发出强劲的经济活力。

做强“土特产” 筑牢“菜篮子”

“西红柿丰收啦!每斤能卖3块多,我3亩地收了5000多斤,收入15万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谈及蔬菜标准化种植带来的变化,咸阳市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户杨忠民满脸笑意。

泾阳县是陕西省首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9.3万亩,产量184.52万吨,产值25.1亿元。2024年,泾阳县蔬菜产值达25.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约18.53%。

“县里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已初步形成从引种试验、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的蔬菜全产业链条。”泾阳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勇介绍,全县已建成33个百亩蔬菜园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8.8亿元。

百里之外的彬州市,渭北高原的苹果园内果香四溢。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咱们的苹果果面光洁、口感甜脆,很受市场欢迎,真正实现优果优价。”果农们兴奋地说。

彬州市位于咸阳市西北部的苹果优生区内,是陕西省果业基地县之一,也是“咸阳马栏红”苹果主产区,盛产苹果、梨、枣等果品。全市果园面积35万亩,其中苹果32万亩,梨2.5万亩,其它时令水果0.5万亩。近年来,当地将果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推动苹果等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年产果品54.5万吨,产值23亿元,各类水果已成为农户增收的“金果果”。

咸阳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紧抓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机遇,立足资源禀赋,系统梳理独门种养、特色食品等五大类48个乡村特色产业,制定专项指导意见,设立产业专班,着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增长极。目前,“咸阳茯茶”入选全国“土特产”推荐名单,“彬州梨”等35个产品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13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登记,“咸阳马栏红”苹果品牌价值达89.72亿元,居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四名。

壮大园区经济 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以园区为载体、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咸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咸阳市逐步构建起“主导产业建链,加工流通延链、科技创新补链”的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环节互通、链条增值、集群壮大。

在三原县清河食品工业园,咸阳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0条生产线正加紧生产。作为三原县引进的第一家乳品企业,公司累计投资13.39亿元,日产能777吨,年销售额超13亿元,有力带动了饲料、养殖、运输、包装等产业链发展,解决就业1100余个。

伊利乳业的快速崛起,是三原县食品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缩影。素有“食品大县”美誉的三原县蓼花糖、小磨香油等特色食品久负盛名。如今,清河食品工业园已吸引伊利、达利园、娃哈哈、得利斯等30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预计2025年总产值达110亿元。当地正充分发挥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优势,构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全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食品工业聚集区。

产业升级,种业先行。在泾阳县泾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种苗繁育中心,自动化播种线精准作业,一盘盘西红柿苗整齐健壮。“我们每小时可播种3万粒种子,温室内配备补光、水肥一体化系统,模拟最适生长环境,确保苗齐苗壮。”育苗中心负责人孔卫介绍,目前该中心年培育优质蔬菜种苗超2000万株,销往全国多地。

从品种研发、集约化育苗,到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泾阳西红柿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全县建成4个现代化育苗工厂,年供苗能力达1.7亿株,产品不仅保障了本地乃至西北地区的“菜篮子”,还远销港澳地区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

目前,咸阳市累计发展“链主”企业91家、“链队”企业259家,入链新型经营主体千余家。全市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81家,泾阳茯茶产业园入选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两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深化产旅融合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如何让“关中白菜心”价值充分释放?咸阳市的答案是:推动“产业+文旅”深度融合,让文化资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民宿小院里听着民谣,吃着清甜的葡萄,太惬意了!”在三原县天齐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内,一群游客正小聚闲谈。

这座位于嵯峨山上的观光园,起初以葡萄酒生产为主,后来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如今已成为集酒庄参观、品酒、采摘、烧烤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投资1.2亿元,流转土地5300亩,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按照‘荒坡变绿地、农村变景区、农民变股民’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园区负责人吴纪亮说,许多曾经在外打零工的村民,经过园区培训成为了企业的技术人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咸阳市大力推进“产业+文旅”深度融合,深挖水文化、姚商文化、关中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民宿公园、郑国渠水利公园等主题公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泾阳县王桥镇岳家坡村借助紧邻郑国渠水利风景区的优势,成立陕西泾河瓠口文旅有限公司,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将闲置农房改造为“共富屋”,打造泾河小洞天民宿餐饮,成为乡村旅游助力振兴的样板。

“我们计划以现有民宿为示范,带动整村发展餐饮住宿,推进农产品深加工,适时开发水上娱乐、休闲垂钓等项目,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体验好。”岳家坡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拓展乡村旅游内涵,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咸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推广“蔬菜+果园+采摘+研学”等新型业态,建设一批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和主题展馆,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关中白菜心”赋予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参与采写:朱程 刘桃熊 刘辉)

编辑:刘润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