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到情感共鸣:十月稻田以“诞生米”公益致敬新生命

中国质量新闻网
Yesterday

当稻苗在黑土中悄然扎根,生命的力量也于此萌发;当一声婴啼在金秋时节响起,自然的祝福如约而至。2025年5月,十月稻田发起了一项充满温情与创意的“十月诞生米”年度公益活动,邀请100位预产期在十月的准妈妈参与。待宝宝出生后,为其送上一份与宝宝体重等重的新季五常大米。如今,这份承载着特殊意义的“十月稻田诞生米”礼盒已跨越山海,陆续送达到每位参与活动的妈妈手中,完成了一场生命与自然的美好对话。

米承新生:新生之喜,自然之礼

收到这份特殊的诞生米礼物后,一位妈妈表示:“打开十月诞生米精美礼盒时,看到定制的拨浪鼓、成长尺以及与宝宝出生体重等重的大米,我特别开心。当宝宝在我腹中慢慢长大时,十月稻田的稻苗正在黑土中汲取养分、奋力生长;当宝宝在十月顺利出生时,新季大米也在收割完成后来到我们的身边。对我和宝宝来说,这是一生仅此一次的纪念品。”

对于妈妈们来说,这是一份承载着自然馈赠与人文温情的特殊礼物,是对生命的致敬。正如官方发布的沙画视频里所说:“十月稻田,以这份源于自然的纯粹之礼,用独一无二的分量,致敬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祝福宝贝茁壮成长。”土地七个月休眠,水稻五个月劲长,一份与宝宝体重等重的诞生米,将新生宝宝的重量转化为可触摸的自然馈赠,十月稻田用独有的仪式感祝贺新生命的到来。一粒米,它不仅是生命的食粮,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象征。以此作为新生贺礼,是对生命本源的一种致敬,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忘来处,感恩自然的哺育。

这份温暖与传承的背后,也是十月稻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生动诠释。企业通过自身在食品领域的核心优势,以绿色安全的优质大米作为公益载体,让公益价值与产品品质实现统一。这种互动公益形式,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情感桥梁,使社会责任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感知、可共鸣的体验。

品承初心:十四年坚守,让好米走进千万家

诞生米的温情背后,是十月稻田十四年如一日的品质坚守。2011年成立至今,这家从东北黑土地走出的企业,完成了从“东北好大米”到“厨房主食品牌”,再到“家庭食品创新品牌”的三次跨越,始终不变的是以品质初心守护国人的一日三餐。正如其深入人心的传播语“中国味,香香香”,前者承载着对烟火人间的向往,后者则勾勒出千家万户的幸福图景。

为了孕育出配得上“生命之礼”的好米,十月稻田在严选东北五常黑土地等核心产区,确保原粮品质;在仓储环节,低温存储仓与带壳储存技术大幅降低粮食损耗,提升新鲜度。这份坚守的价值也获得市场的认可。全球性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十月稻田已累计服务1.4亿中国家庭用户,实现“连续六年东北大米中国销量领先、连续两年玉米品类中国销量领先”的亮眼成绩。从东北的农家小院到南方的都市厨房,从日常三餐的米饭到节日宴席的美食,十月稻田用品质赢得了信赖。

“诞生米”公益活动,以“米与生命等重”的细腻巧思,让公众看到十月稻田对生命的尊重,看到了品牌的温情与责任。正如品牌负责人所说:“我们期待,当这100个家庭收到这份专属的‘诞生米’时,收获的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段可以被永远珍藏的、关于爱与起源的温暖故事。”

这份跨越黑土与生命的礼物,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它是自然对生命的礼赞,是品牌对家庭的守护,更是千万中国家庭对“中国味”的情感共鸣。“十月诞生米”不仅成功地将品牌形象与“美好”“感恩”“传承”等关键词深度绑定,更在公众心中播下了一颗关于爱与责任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份源于黑土的温情与品质,必将伴随更多家庭的幸福成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